對比日本「佛系防疫」...旅臺日人:臺灣強力政策可謂洞燭機先

安倍晉三遭批應對疫情不力,面臨任內最大政治危機。(圖/路透社

文/中央社臺北15日電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旅臺日人看到臺灣因應疫情的緊急應變,對比被稱爲「佛系防疫」的日本政府,臺灣可用洞燭機先形容

旅臺日人棲來光13日在日本網(nippon.com)撰文表示,回顧過去,臺灣和香港在2003年的SARS疫情爆發之際,以及韓國在2015年的MERS爆發的時候都曾陷入危機,當時獲得的經驗活用於這次的防疫之中,在這層意義上,日本在戰後未曾陷入那麼嚴重的瘟疫大流行;日本正面臨着必須有所改變的關鍵時刻,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經驗是否能成爲轉機?鄰近的臺灣那富有彈性的進步特質,日本應該多加學習。

她說,自己住在臺灣,身邊有不少臺灣人對於日本慢條斯理的樣子感到訝異。1月底的時候,好幾位朋友和認識的人都問她說:「爲什麼日本不早點進行防疫政策?」而日本政府態度,在臺灣媒體上遭評爲「佛系防疫」,臺灣媒體以這樣的用語揶揄日本政府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對應裡呈現出的毫無作爲與漫無章法

▲日本人驚臺灣防疫意識,大讚唐鳳口罩地圖」。(圖/翻攝自YouTube)

臺灣針對COVID-19的防疫政策極爲迅速。

棲來說,臺灣在推行強力的防疫政策之際扮演最大角色的是,橫跨移民署、衛生署交通部等單位所組成的跨部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由本身也是牙醫衛福部長陳時中率領,共同討論所有的預防方法和防疫政策,同時每天召開記者會,公佈最新訊息,徹底講求資訊透明。從防疫初期開始,展現「臺灣隊」正面應對病毒的態勢,讓臺灣國民放心,獲得信賴以防止大衆恐慌,保持「正確地恐懼」的姿態,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她認爲,「所謂的洞燭機先正好可以用來形容這次的臺灣」,而臺灣政府緊急推行應對措施背後有其原因。由於2003年SARS在臺灣大舉肆虐時,造成超過70人喪命,不想重蹈覆轍。臺灣採取的防疫政策從初期就非常縝密,特別是很早就決定禁止來自中國、香港和澳門的旅客入境,以及所有公立學校延後開學時間,這些措施產生巨大的效果。

棲來說,實際上到3月6日止,在主要遭受感染的10多個國家與地區裡,無論是確診病例還是死亡人數,臺灣都是最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5日下午在記者會宣佈,臺灣新增6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爲單日新增新高。6人都是境外移入個案。目前累計59例確診中,27例爲本土、32例爲境外,境外移入多也讓人警惕,提醒民衆應避免非必要的國外旅遊。(圖/記者莊喬迪攝)

臺日爲何會產生這些對應的不同呢?棲來說,第一個理由,「我感覺可以用臺日兩國的政治分別注重什麼來解釋」。

她說,例如3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訪日行程延期的同一天,日本政府決定管制來自中國的旅客入境,此舉極富象徵性意義。直到目前爲止,日本的政治都是偏重像是東京奧運或追求其他國際上的體面光采,一邊觀察他國臉色,一邊推行政策(或是不推行)。

另一方面,棲來說,感覺臺灣政治則明顯注重「國民」,這是因爲臺灣的選民對此相當嚴格之故。總統蔡英文政府曾在2018年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大敗,經歷了慘痛的敗選經驗,深知一旦鬆懈,輿論必將緊追不捨,因而處事戰戰兢兢,其態度會讓人深刻地感覺到這一點。

她說,蔡政府今年一月順利連任不久的支持率爲54%,防疫政策滿意度爲83%,顯示出民衆對政府的高度信賴。自己投票選出的政府馬上就發揮高度效能,所以很明顯地可以得知臺灣選民的心滿意足。

▲蔡英文參訪口罩原料製造商。(圖/翻攝蔡英文臉書

棲來說,日本社會的制度規劃完全不同,若直接仿效臺灣的方法,則必須慎重行事。例如SARS的時候爆發醫院內的羣聚感染,臺灣記取教訓而祭出禁止醫事人員出國的規定,但受到醫事人員批評爲侵害人權

她說,原本公共衛生與自由及人權必定難以兩全。發生異常狀態時,採取封鎖城市的方式,連居民外出也能加以限制的中國,很明顯地常發生侵害人權的問題。臺灣在疾管署下成立了指揮中心,統籌各部會資源,得以統整狀況,迅速決策且付諸實行。由於身分證和健保卡里載有個人資訊,在醫院窗口也能確認個人的出入境資料。

棲來說,但在如此管理國民的同時,卻全都要依靠當下管理者的「道德」來維繫;反過來說,站在權力高處的人,無論何時都能濫用權力,希望大家能留意,在「效率」和「人權與自由」之間維持平衡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她說,歷經黑暗時代贏得民主,深知其危險之處的臺灣人,若發生侵害人權等問題,立刻就會發起成千上萬人蔘與的抗議遊行,戒慎仔細地觀察政治動向。蔡政府既迅速又確實的應對措施,搭配上如此「生猛有勁的民主主義」,或許可以說形成了某種良性循環。

▲臺灣實施「口罩實名制2.0」,只要上網登記購買,然後至超商即可領取口罩。(圖/業者提供)

棲來說,影響臺日應對措施的差異,一般認爲還有另一個原因:日本人從來就不關心日本以外的亞洲狀況。

她說,華語圈的人們在春節假期的大舉移動,將會特別提高傳染病擴散的風險。很早就預測到將發生囤積口罩的情況,必須着手進行口罩增產的相關工作。若大家都知道即使像新加坡那樣的熱帶國家,感染仍舊會繼續擴散,就不會生出「天氣轉熱的話,疫情就會減緩」的誤解。在NHK爲新型冠狀病毒特設專頁裡,將感染狀況完全不同的臺灣和中國放在同一個欄位,招致臺灣人反感。(編輯:黃名璽)10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