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員談漢語能力測試 稱有益於復興母語文化

今年10月,歷時3年研製的“漢語能力測試”將試點開考。這項考試能否反映參試者的漢語綜合應用能力?能否推動全社會進行漢語學習?能否重新喚起國人對母語文化的重視?記者就此採訪了負責研製並實施這項測試的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幹

以考促學,以評促學,推進漢語學習和應用

記者:研製“漢語能力測試”有着怎樣的背景和過程

戴家幹:近年來,社會上普遍存在“外語熱,母語冷”現象,還有漢語歐化、網絡語言規範等語言文化現象。教育部國家語委有關部門早就意識到:亟須在全社會端正語言觀念、營造良好的漢語生態環境。

2008年,國家語委提出,必須儘快建立綜合、全面的漢語能力測試體系,提供客觀評價漢語水平和能力的方式方法,作爲不同層次母語學習和能力提升的參照,作爲社會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職業語言能力要求的參照,以推動全社會的漢語學習,提高漢語應用能力。同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受國家語委委託,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牽頭,成立“漢語能力測試”的領導機構,邀請15名來自語言學、語文教學、心理測量學、教育統計學、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爲項目實施提供業務諮詢和指導。

我們研製測試的宗旨就是“以考促學,以評促學,推進漢語學習和應用”。目前,遵照教育測驗的開發流程和規範,研發工作已完成幾大重點任務,一是制訂《漢語能力標準(討論稿)》,標準依據人們完成語言運用任務時的表現,同時參考使用漢語人羣的職業和學歷,將漢語應用能力由低到高劃分爲六個等級;二是初步確定測試的題目類型,編制出測試樣題,並以此爲基礎,制訂《漢語能力測試大綱(討論稿)》和其他命題規範文件;三是編制《漢語能力測試測量學解決方案》,對於該測試的測量模型、施測方式、分數體系、測驗等值等問題給出了較完整的設計;四是設計《漢語能力測試評價方案》,計劃向參測者、教學機構、語言文字和教育管理部門提供滿足不同需求的評價報告;五是完成計算機信息系統(包括考務管理系統、考試系統、命題系統、題庫管理系統、閱卷評分系統、評價報告生成系統等)的規劃和需求設計工作。考務管理系統和考試系統的開發工作接近尾聲。

國家級測試強調鑑定漢語綜合應用能力

記者:近年來,有關部門和社會其他機構也陸續推出一些漢語考試,“漢語能力測試”有何不同?

戴家幹:我們“漢語能力測試”定位爲一項國家級語言類水平測試,是國內第一個全面考查聽、說、讀、寫能力的漢語母語語言評價系統,旨在評估以漢語作爲生活、學習、工作基本用語人羣的漢語應用能力。我們先前已有的漢語考試,大多數是就語言文字中某個單項內容的測試,或者針對某些特定人羣的語言能力測試,或者是面向第二語言學習者使用者的測試。

“漢語能力測試”不同於一般的語文知識測查,更強調鑑定參測者的漢語綜合應用能力,也就是他在語言文字運用實踐中的具體表現。這項測試從低到高設爲六個等級:一級爲入門級,二級爲基礎級,三級爲普及級,四級爲通用級,五級爲提高級,六級爲專業級。考生不受職業、學歷、年齡等限制可自由報考。

“漢語能力測試”基本全部在計算機上實現,整合各種音頻、視頻媒體資源,鮮活呈現考查母語所必需的文化生活情境。除成績報告單外,我們還提供帶有診斷功能的綜合評價報告,使漢語學習者能夠了解自己的漢語水平在特定人羣、地域中的位置,瞭解如何來提高自己的漢語應用能力。我們還希望這份綜合評價報告可以爲政府部門及其他各類用人機構在人員錄用、培訓、晉升等過程中提供參考依據,使相關用人機構瞭解員工的漢語水平提供參照,爲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開展漢語教育和培訓提供參考的作用。

試點開考前已開展三次試測

記者:今年下半年,“漢語能力測試”將在全國正式試點開考,相關準備做好了嗎?

戴家幹:2010年9月底至2011年7月,我們參照漢語能力標準設定的目標人羣,在北京、湖南等地多個目標對象羣體中進行了三次試測。試測學校的師生普遍認爲該項目很有必要,意義很大,踊躍報名參加。在對試測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專家工作小組完善了命題和考務流程、測試了機考系統,爲正式開考作了準備。

爲了試點開考,我們將重點做好下面幾項工作。一是測試的考務培訓、閱卷和評分人員選拔與培訓工作同步展開。二是完善評價報告和考務工作規範,爲項目的逐步擴大和發展奠定基礎。三是集中宣傳“漢語能力測試”項目,使其被社會廣泛認識,並逐步瞭解和接受。

科學規範的測試復興母語文化

記者:您一貫提倡用科學規範的測試來評價人才,通過評價來促進培養。“漢語能力測試”能夠改變當下“外語熱,母語冷”的現象嗎?

戴家幹: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人的素養最直觀的表現,它對人的成長、成才、成功及全面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漢語能力測試”首先要解決的是通過科學測試,提升中國人對母語的應用能力,提升全民的人文素養。

世界各國的研究都表明,母語能力的培養在增強國家和民族認同感方面,發揮着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歐美髮達國家都對母語能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並設置相應考試。我國自上世紀初以來就有母語教育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包含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本世紀初教育部頒佈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課程目標包含“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必須強調,漢語不僅是我們的母語,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語言,記錄漢語的漢字又是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華文化活化石。華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與浩如煙海的母語文獻代代相傳是分不開的。我們希望通過“漢語能力測試”,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參試者對母語的認同和對中華文化的理解,這將有助於推動漢語文化傳播,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有益於復興母語文化。(記者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