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ETF吸金泡沫 股市會閃崩?

文.洪寶山(理財週刊發行人)

近年來指數股票基金(ETF)非常受投資人青睞,我之前也介紹過幾次。去(2017)年表現更是格外亮眼,根據倫敦研究機構ETFGI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球ETF總規模已超過4.83兆美元,總檔數逾7200檔。相較於2007年底時ETF資產總計不到1兆美元、基金種類不到1200檔,十年來ETF在資產和種類上的大幅成長令人驚歎。

根據基金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統計,去年美國ETF淨流入資金創史上新高4660億美元,年增61%,同期的共同基金則淨流出2900億美元。這股ETF資金流被視爲是美國道瓊指數屢創新高,且那斯達克指數翻上6300點的主要多頭資金引擎

這股ETF資金狂潮成就股市多頭榮景,但也讓不少專家憂心,這股ETF資金熱會不會反噬市場,造成泡沫化或市場劇烈波動?回到ETF的操作面,ETF被稱爲被動式基金,其基本操作邏輯是「複製指數」,也就是說,經理人透過建立與指數成分股權重相仿的持股組合,讓基金績效與大盤漲跌緊密連結。

由於ETF年平均週轉率高達800%以上,在市場看多時,高週轉率代表「以量滾量」的漲升格局,反之,市場下跌時,多數投資人成本多在高檔,則立即面臨停損壓力,於是ETF投資者可能選擇出清式的賣出,造成「瀑布效應」,並拉扯市場跌入更深的深淵

我的看法是,基本面復甦態勢方向未改,仍維持正向看法,積極財政企業獲利穩增都會提供上攻動能。對成熟市場的美歐日股都是正向,新興市場我則較看好新興亞洲俄羅斯

隨着川普政策推進,未來一到兩年基礎建設啓動,將挹注美股上揚動力,這是可以期待的。日股部分,在經濟穩健增長及企業減稅政策期盼下也應表現可期。後續歐央政策將牽引歐元歐股表現,對歐股偏穩健看待。新興亞洲有基本面及內需題材,搭配政策改革,都是有利因素。俄股也將受惠油價持穩高位民間消費回揚,具投資價值

從這幾個我認爲的利多趨勢來看,雖然現在市場多空拉鋸,但做多還是比較有機會,真要泡沫的成分也較低,投資人不必太過擔心。但投資理財本來就要分散風險,避險的工作該做的還是必須要做。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1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