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總裁發行語:復甦難路

文/理財週刊

根據報導,IMF(國際貨幣基金)最新出具的資料預估南韓今年經濟成長率爲3.7%,跟去年十月的預測值相同;而新加坡上調到3.6%;香港則是較前次預測的4.4%,遭調降到3.7%。臺灣呢?IMF對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從去年十月的3.8%調降到3.1%,不但遠低於全球經濟成長率的3.6%,在亞洲四小龍中也再度墊底。不是別人退步了,而是因爲我們逐漸跟不上成長的腳步

貿易自由化是臺灣必走之路,但這次的服貿爭議,反服貿者被指責爲逢中必反,但如果我們把中國因素去除,站在臺灣,看看臺灣,我們會看到什麼?最近有一本書:《與中國無關》,作者系統地分析了臺灣的國家承載力國民心理問題觀念誤區,以及體制上的困境,在作者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臺灣所擁有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特質平民精神。這也就是打造臺灣經濟奇蹟的拚命精神,臺灣人肯拚、肯做,工時長度在全世界也是數一數二,卻在整體環境也就是全球化情況下,整個成長情況被扭轉。

小時候老人家都會說:你要是肯做,不怕沒田可以犁。也就是說,你肯當牛,一定就有工作可以做。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即使你肯做也未必有田可以讓你耕作。不過當年日本也是面臨這樣的情況,爲追求更低的成本,到海外設廠,造成失業率攀高,緊接着就是消費不振、經濟衰退,至此陷入失落的十多年。過去我們曾是全球化的受惠者,但隨着物換星移,現在步日本後塵,成了受害者

爲什麼美國巴馬總統要喊出製造業迴流?因爲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就業人口,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但,實際成效有限,因爲資本密集產業,就是逐低廉成本而居。臺灣蕞爾小島,就必須認清自己的獨特資產,珍惜現有的民主體制,加上執政者的正確認知,臺灣才能真正擺脫困境,邁向富裕,不然,談復甦,依舊遙遙無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71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掌握理財力 投資更順利!更多精采課程www.moneyedu.org.tw或FaceBook搜尋「臺股火龍王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