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產業興 增收路子寬

冬日的廣東南澳島依然青翠欲滴,68公里環島公路串起碧海銀沙,美不勝收。走進位於全島最高點後花園村,村道平坦整潔,房舍乾淨整齊,遊客絡繹不絕。

“以前可不是這樣。”村民餘澤輝正忙着給遊客分包茶葉,“過去村裡只有一條石階路,殘破不堪,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大家都不願在村裡發展,我也出去打工了。”南澳縣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後花園村地處南澳島深山,全村69戶不到300人,因交通不便,經濟發展長期落後。

2015年1月1日南澳大橋建成通車,解決了進島交通瓶頸問題,南澳島遊客越來越多。憑藉全島最高點這個地利,後花園村抓住機遇發展旅遊業。

登上後花園村後山觀景平臺深澳灣一覽無遺,遊客紛紛在此拍照留念。“後花園村種茶歷史悠久,村幹部帶領大家修建了茶園觀光路、茶園觀海亭等,遊客來到後花園村,既能賞景,又能品茶、吃農家菜。”後花園村黨支部書記遠征說,旅遊旺季每週都有數千遊客慕名前來,村民人均收入從2012年的5300元,增長到2019年的1.6萬元;村集體收入從5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50多萬元,2020年儘管受疫情影響,村集體收入超過100萬元。

“村集體有了收入,村裡的基礎設施以及各項公共服務都得到很大改善。”餘遠征說。

看到村裡的變化,餘澤輝回村種了10多畝茶園,“現在我的茶園年產茶葉1500公斤,一半做成了旅遊產品,供不應求。”

近年來,南澳縣編制《南澳縣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實施方案》《南澳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9—2035年)》,每年投入大量財政資金,改造和新建公共服務設施、海濱棧道、觀景平臺、公共廣場等旅遊配套設施;開發利用宋井、總兵府、雄鎮關等60多處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漁業”“旅遊+農業”“旅遊+體育”等,促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如今,後花園村、黃花山村農家樂西畔村、金山村、三澳村漁家樂等,逐漸成爲南澳島特色鄉村旅遊的熱門目的地;後花園村的“宋茶”,松嶺村、圓山村、雲祥村的“金薯”、青澳“烏殼米”等農產品,受到越來越多遊客的青睞,帶動當地漁民和村民積極參與旅遊產業,實現增產增收

凌晨5點,青澳管委會後蘭民宿經營者尤善華早早起來,沏上工夫茶,等待客人前來品茶。前一晚他便與客人約好早上一同去山頂看日出。作爲一名本地資深導遊,尤善華對觀賞日出的最佳地點與時間瞭如指掌。

幾年前尤善華製作南澳手繪地圖時,發現後蘭村環境優美冬暖夏涼,5分鐘可以到青澳灣海邊。他租下原本閒置民居,裝修改造成民宿。

“民宿旅遊給我們村帶來的變化太大了。村民將閒置院落出租給品牌民宿經營者,每年租金收入兩三萬元。”後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薛合弟介紹,目前村裡已有“後蘭知道”“書野家”等品牌民宿入駐。

在南澳縣,民宿等新業態發展迅速,截至目前全縣住宿業註冊個體經營戶128戶,接待總牀位數約3000個,其中鄉村特色民宿102家。

藍天白雲下,寬闊海岸邊,國家衝浪隊的運動踏浪而行。憑藉浪涌大、岸線綿長等特點,南澳縣青澳灣逐漸成爲衝浪勝地。

爲拓展淡季旅遊市場,南澳縣積極培育賽事運動旅遊市場,推進“旅遊+體育”融合發展模式,爲旅遊業注入新動力。2019年,南澳縣舉辦亞洲暨全國衝浪錦標賽、汕頭鐵人三項亞洲盃賽暨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等5項國際國內專業運動賽事,以及登山徒步活動、越野挑戰賽等20項羣衆性體育活動,吸引來自世界各地1800多名專業運動員、教練員參賽,累計帶動40多萬人次進島觀看比賽和旅遊,體育運動成爲南澳的特色名片

2019年,南澳縣旅遊接待人數776.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3.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萬元,較2015年增長4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