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濱光電場啓用 臺電研議放牛吃草 護太陽能板

近期臺電MW級再生能源計劃

臺電在彰濱工業區打造全國最大地面型光電場,9日正式舉行雙綠能啓用。爲了避免雜草遮蔽太陽光板,縮短壽命,臺電正評估牛電共生可行性,藉由黃牛吃草,節省除草經費,擬先在小型電廠試行。

彰濱光電場總工程面積佔地約140公頃,裝置容量達100MW,「彰濱太陽光暨彰工(III)風力發電啓用典禮」9日舉行,彰濱光電系統正式發電後,預計每年約可產生約1.3億至1.4億度電,可以供應近4萬戶家庭一年用電量。另陸域風電貢獻2億度電,估園區一年可發3.4億度,減碳19萬公噸。臺電董事長楊偉甫在彰濱雙綠能啓用致詞時表示,臺電在彰濱打造全臺最大的太陽光電場,累積至今約發9,400萬度綠電,預計今年將衝破1億度電,是太陽能發展里程碑

臺電也在彰濱打造全臺首座「潔淨能源中心」,包含太陽光電廠、開閉所及升壓站、儲能系統以及碳捕集設施,共耗資300億元,盼電力環境相容並存。

不過,太陽光電場會因遮蔽物會產生「熱斑效應」而毀損組件,縮短太陽能光板壽命,降低發電效率,雜草成爲彰濱光電場頭痛問題。臺電再生能源處太陽光電廠長恆山表示,光電廠必須定期清洗光板、除草,以彰濱光電場來說,每年運維費用約4,000萬元。爲了維持廠區狀況,雨季會每隔2個月除草一次,冬季乾季則是4個月一次,每次就要花費新臺幣100萬元,每年至少要花400萬除草,是一筆大開銷,因此希望藉由黃牛吃草,即透過生物防治節省除草經費。

對此,臺電諮詢專家表示,因個性溫馴,容易飼養,「臺灣黃牛」最適合當地氣候及除草工作,臺電已購入兩隻黃牛,可望在小型的桃園電廠先試養,並研議「牛電共生」可行性。

事實上臺電以往在澎湖七美太陽光電場試驗養過羊,但羊羣常常會跳上太陽光電板而造成損害,考量彰濱光電場海風強勁,設置高度低,因羊羣而產生損害的風險更高。另因羊羣吃草有「挑食」特性,可能無法全面除草,加上羊排泄物不易清理等種種問題,「羊電共生」在企劃階段就直接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