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不要輕言放棄清零

社論

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1月初從桃機傳入本土,短短半個月,確診案例就飆破130例。Omicron雖然傳播力強,但重症與死亡率低,究竟防疫政策應該堅持清零,還是改採與病毒共存模式,專家們爭執不下。兩種策略各有其利弊,但人類對新冠病毒所知仍然有限,臺灣又是海島國家,邊境防守相對容易,基於國民健康與國家安全考量,防疫能守一分就守一分,不要輕言放棄清零。

疫苗與防疫措施並重

Omicron的特性是傳播力極強,但病毒多存活於上呼吸道,在下呼吸道及肺部的繁殖速度慢,重症與死亡率較低,因此全球每日新增病例狂飆到300萬,死亡人數仍然持平。有專家認爲,像大陸那樣堅壁清野的強勢清零,付出的社會成本太大,既然Omicron多是無症狀或輕症,意味着新冠肺炎將朝流感化方向變化,就不必再花大量資源清剿,疫苗普及後社會與之和平共存即可。

這一直是很多歐美專家的想法,最早採佛系防疫想求取羣體免疫的英國,證明已經失敗,現在國際間也不再談羣體免疫,因爲已發展出免疫逃脫的Omicron,證明了在病毒的不斷變異下,羣體免疫的設想過於天真。因爲免疫了這株,免疫不了下一株,反覆感染的過程,將對民衆健康與生命造成折損。歐美是Omicron肆虐最嚴重的區域,這固然和疫苗抗體過半年就開始衰退有關,但也因歐美民衆心理上出現防疫疲乏,不願再戴着口罩遵守防疫措施,想回到過去自由放任的日子,不少人拒絕打疫苗也拒絕忍受生活上的不便,以至於案例一發不可收拾。歐美的實例告訴我們,打疫苗與防疫措施二者不可偏廢,絕不能打過疫苗其他就拋下了。

臺灣處於疫情初爆階段,個案可能會呈等比級數增加,最後像歐美那樣遍地開花。臺大公衛院陳秀熙團隊推估,本月底染疫者將達540人;但也有可能,在有效的防疫管制和良好的衛生習慣下,我們能夠切斷感染鏈,讓散出去的病毒被口罩和消毒劑擋住。這波疫情是春節返鄉潮帶來的,不是本土羣聚,只要圍堵住已散播的病毒,強化對入境的管制,還是有機會不讓疫情出現大爆發。既然有機會,當然要盡最大的努力,臺灣民衆一直很有公衛意識,大多願意遵守防疫規定,這是臺灣防疫佳績的最大支撐力,大家都要一起努力。

警戒該升級就要升級

有些人認爲Omicron症狀輕,未必要花極大力氣去趕盡殺絕。不錯,防疫要在社會成本與疫情風險中取得最可行可久的平衡,但儘管Omicron輕症多,只要感染數量大,重症和死亡還是會跟着出現,老病者和沒打疫苗的兒童尤其要小心,我們不能拿他們的命來冒險。何況確診個案增加會對醫療量能造成負擔,壓縮了其他醫療需求。此外,我們對新冠病毒的瞭解還不夠,感染後會不會造成長期後遺症也很難說。少一個人感染,就等於少了一串人感染,以及伴隨的醫療支出與社會成本。

如果因爲Omicron症狀輕如感冒而放鬆防疫,政府與民衆都會降低警覺意識,萬一未來出現毒性強的新變種,趁着我們門戶洞開時溜進來四處流竄,屆時想再拉起防線一定會手忙腳亂。去年5月大爆發後,許多防疫漏洞都已經補上,現在我們應該有能力在不打擊民生經濟下,繼續進行對病毒的追蹤圍堵。桃機爆發感染後,防疫單位和地方政府積極匡列疫調,進行航班落地採檢,追查清消疏失,就是必要的應對。春節返鄉潮高峰已過,未來入境旅客會大量減少,應該全部航班進行落地採檢及快速PCR,在國門第一道防線就攔截住病毒。

我們還有機會擋下疫情,那就要全力擋住。如果疫情迅速擴大,甚至出現多個不明感染源時,警戒該升級就要升級,包括暫停餐廳內用和大型活動、旅遊景點關閉或限制人數等等。民衆也應該提高警覺,在疫情將爆未爆的此時,主動減少外出聚會,忍一時不便圖長遠安全。返鄉潮帶回來的病毒,正等着春節民衆聚餐出遊時大肆散播。我們能擋下這第一波,就很可能把整個高峰壓制下來。現在是還有能力進行清零的時候,就不要太早放手,只要全民一起努力,我們有很大機會可以度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