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來首例!北市1日飆破38度 衛福部啓動「橘色警戒」

▲2年來首例北市1日飆破38度,衛福部啓動橘色警戒」。(圖/示意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臺灣邁入酷暑,臺北1日高溫更飆到38度以上,創下6月新高。爲了防止民衆受到熱傷害,衛福部各單位自1日起,已陸續啓動第二級「橘色」高溫預警行動措施公關室主任王哲超說,這是2014年政策訂定後,第一次啓動橘色警戒,將視未來3天的溫度決定警報持續多久,「只要有下降,就有望解除」。

因應氣候變遷可能對國人之健康衝擊與影響,衛生福利部於2014年已制定《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參考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溫度及世界氣象組織高溫定義,設定高溫預警行動方案分級標準,將高溫分成黃色、橘色、紅色三級警戒範圍,當溫度到達警戒範圍,即啓動分級行動計劃

王哲超說,預警期「黃色警戒」爲氣象預報溫度介於31~37°C,警戒期「橘色警戒」氣象預報溫度高於38°C,應變期「紅色警戒」則爲氣象預報溫度高於38°C,並持續達3日以上。

▲1日臺北、臺東都達橘色警戒標準,民衆走在路上熱爆了。(圖/示意圖/記者李康毓攝)

根據衛福部規定,達「黃色預警期」時,將強化提醒民衆注意自我防護、預防高溫熱傷害,並依國民健康署立即依據中央氣象局氣溫監測資料疾病管制署「及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急診就醫資料,啓動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爲「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如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橘色警戒期」時,將督促各地方政府結合民間社福資源,加強對弱勢民衆、獨居老人街頭遊民關懷訪視或電話關懷服務,先行提供飲水帽子扇子物資督導醫療院所作業指引啓動因應大量中暑傷患處理準備工作等。「紅色警戒期」時,將督促高溫地區之政府、民間團體合作提供民衆鄰近避暑場所及臨時庇護所資訊,並提供充分的飲水等避暑防高溫物資,隨時訪視弱勢民衆注意其是否因爲高溫造成健康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