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 捕鯨人就在北極建立了捕鯨站

南極洲阿達爾角的歷史小屋

400年前,捕鯨人在適宜的海灘上建了捕鯨站,從鯨脂中熬煮出鯨油,其中,最著名的捕鯨站是斯瓦爾巴西北部的斯米倫堡。 這些捕鯨站和捕鯨者墳墓,至今還有遺存,它們多數位於北極圈內。

100多年前,對於財富的渴求驅使人們前往斯瓦爾巴進行商業採礦。如今的斯瓦爾巴也有個“倫敦”,只不過是個廢棄採石場,而它所在的布洛姆斯特蘭半島,也已經因爲氣候變暖從半島變成了小島。

更不用說那些在沒有地圖、沒有通訊、缺乏安全食物補給年代的極地探險者。他們留下了大量保命木屋和越冬所、石坑、建築材料、生活資料,甚至是被埋於冰雪下的帳篷沉船。比如,收錄在《南極歷史遺址古蹟名錄》的第80號遺址,羅爾德 · 阿蒙森率領的探險隊於1911年12月14日在南緯90°搭建的帳篷。這支探險隊代表人類首次造訪南極點,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但現在,帳篷早被埋在南極點附近的冰雪之下。這是歷史遺址和古蹟名錄中收入的唯一的非物質遺產

1912年12月,挪威人羅爾德·阿蒙森和他率領的探險隊代表人類首次造訪南極點時留下的帳篷。雖然已被埋進積雪深處多年,甚至由於冰川運動早已不在最初的位置,但它依然是南極歷史遺蹟(第80號)。

今天,在斯瓦爾巴羣島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簡陋墳墓。這些是16、17世紀捕鯨者的墳墓,他們趁着北極短暫的夏季從歐洲航行至此進行捕鯨活動。由於永久凍土過於堅硬,墳墓只能挖得很淺,所以挖墓時,人們會在棺材上覆上大石頭,防止北極熊和狐狸打擾屍體。

北方海航道近歐亞大陸最北點的切柳斯金角。這張照片拍攝於1990年8月,當時連破冰船在此航線上行駛時也遇到了麻煩。如今,北極冰川的數量要少得多,越來越多類型的船隻能夠通過這一海上航道。

“看得見”的還有很多,比如首支在南極大陸過冬的探險隊在南極洲阿達爾角建立的木屋, 是南極洲主大陸上的首批建築。弗裡喬夫·南森賈爾馬·約翰森在法蘭士·約瑟夫地羣島上過冬時居住的簡易“小屋”遺址,如今,如果不聽專業的嚮導講解,或是通過一雙受過訓練的眼睛,你很難看出那些苔原中碎石和木頭與大自然的區別在哪。

加拿大北部劍橋灣,羅爾德·阿蒙森的“莫德號”的殘骸就位於海陸交接處

有一些,更是深藏於冰雪和海水中。比如啓發美國作家丹·西蒙斯寫出《極地惡靈》的富蘭克林爵士探險隊的沉船“恐怖號”和“幽冥號”,直到2014年纔在在遠程操縱潛水器的幫助下發現。去年夏天,南極這邊則開始計劃打撈英國探險家謝克頓的“堅韌號”。

40多年前,蘇珊·巴爾看到一則招聘廣告,挪威北極圈地區需要一位全職文化遺產保護專員。那年她31歲,此前因爲喜歡滑雪,從英國搬到挪威,獲得考古學博士學位之後,成功申請到這個職位。在前不久於上海舉辦的北極圈論壇中國分論壇上,攜帶新書《極地文化遺產》中文版的她告訴澎湃新聞,“那個時候,我周圍很多人都對極地文化遺產這個概念很陌生,我也是。所以我上任後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搞清楚什麼是極地文化遺產。”

巴爾和同行們的工作今天還在持續,但因爲氣候變化而顯得更爲緊迫。她表示,“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北極的訪客非常少,冰蓋還在,很多文化遺產被冰雪覆蓋,或者直接被凍進冰層,從某個角度而言,也被完好地保護着。這40年的氣候變化,隨着氣溫升高,冰雪融化,之前的天然保護罩也就消失不見。暴露的遺址進入了一個加速毀壞的時代。 與此同時,普通訪客對於極地的興趣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極地進發。”

在此之前,低溫、狂風,甚至是北極熊,都會對這些有歷史意義的人類活動遺蹟造成損壞。隨着商業郵輪帶來的訪客增多,人爲的損害在這些年裡也越來越多,比如塗鴉、順手牽羊。很多小木屋裡的書籍、生活用具原本都原封不動地留存,如今隨着遊客的增多,在缺乏監督條件的極地地區,順手牽羊、挪東挪西的情況時有發生。

南極探險家斯科特埃文斯角小屋內景

遊客的鞋子踏過凍原留下的痕跡,即使在多石的路面上也清晰可見。

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教育過程。其實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北極圈內五國之一的挪威纔開始重視這些文化遺產,從政府層面着手保護。在此之前,重點都在保護極地的自然環境,比如著名的《北極熊保護協定》 誕生於1973年,該公約規定,除格陵蘭、北美和西伯利亞的原住民的傳統狩獵外,禁止一切北極地區的北極熊狩獵活動。?

巴爾說,“極地文化遺產,這個概念很小。對應的真實世界甚至可能只是幾塊石頭,一堆倒塌的木片。最初的遺址其實沒那麼好辨別,你很可能搞不清楚這些東西是大自然的傑作,還是人力探險之後的留存。有一些遺產相對好辨認,比如說採礦遺址。我的工作就是實地勘查之後一一記錄。這些整理工作完成之後,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如何照看和保存它們,如何管理,如何讓它們不要隨着時間流逝而加速消失。”

蘇珊·巴爾和女兒背後的左方,能看到一圈陸地邊緣的冰外緣線。冬天,海面上的冰受到風浪拍打而碎裂,當海岸上的冰比海面上的冰留存更久時,海岸邊就會有殘留的海冰層。該照片攝於1982年。在過去的歲月中,斯瓦爾巴的許多峽灣缺乏海冰的屏障,陸地邊緣的冰外緣線變得越來越罕見。冰外緣線的存在能夠幫助保護海岸不受海浪侵蝕,現在,海冰的減少導致北極海岸遭到侵蝕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並不是說要徹底將遺蹟隔絕在訪客的視線之外。“造訪”這個行爲本身,其實是最好的說明和澄清的機會。不過,有部分的遺址因爲保護的原因而向訪客關閉,這個也是必須的。巴爾表示,“保護”這個概念,並非只是通過將其與人類活動隔絕而“永存”,其實另一方面,這也意味着,讓遺址遺蹟自行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它們將會成爲一個很好的對照組,後世可以藉此獲得更多有意義的數據,進行更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