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激活鋼鐵巨人“大腦”

火紅的鋼坯極速穿過生產線,無人天車把十幾噸重的鋼卷夾起又放下,輕巧得如同捏起一塊蛋糕;滿載貨物的巨型船舶剛剛靠岸智能理貨系統只需“一鍵着箱”,五顏六色的集裝箱便逐一被裝卸至無人集裝箱卡車上……

如今,那些人們傳統印象中笨重的“鋼鐵巨人”彷彿被5G、人工智能技術激活了聰明的大腦,其身段變得輕盈精巧。速率高於1Gbps,時延低於20毫秒,5G的特性給企業帶來了最活躍的創新要素,也正在給鋼鐵製造、港口運輸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有統計顯示,在5G新基建的引領下,2020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已達31.7萬億元,GDP佔比31.2%,包括鋼鐵在內的主要工業產業正在5G與數字化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超級工匠”把人從繁重、高危崗位解放出來

鋼鐵行業有着工業製造領域最豐富和複雜的應用場景,是智能化需求最迫切的行業之一。

傳統的工業WiFi網絡傳輸方式很容易受到干擾,出現延遲、誤碼等問題,而5G技術則能將網絡等待時間控制在毫秒級別,讓操作更加便捷精準。

首鋼京唐公司高強度鋼連續酸洗產線上,高懸在20多米空中的天車似乎長了“眼睛”,它能在成百上千個看上去一模一樣的鋼卷中,一眼“看”到自己要找的那一個,並準確快速把它抓取至最適合的位置。整個過程行雲流水

這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日在首鋼京唐工廠探訪時看到的一幕。該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家百年鋼廠近年來與中國移動、華爲公司共同探索,利用5G、邊緣計算、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推動鋼鐵企業各環節的少人化、無人化,助力鋼鐵製造技術與裝備轉型升級,已經節約了50%的人力。

幹了多年天車司機楊小東終於把工作地點從高空轉到了真正的辦公室。在他記憶裡,手動操作天車吊卸鋼卷,必須忍受在高溫、高空、高強度環境下的長時間作業,那是對工人精力和體能的極大挑戰。更可怕的是,一旦操作出現失誤,幾十噸重的價格不菲的鋼卷輕則被碰壞,重則造成人員安全事故。

如今,5G成爲廠區裡看不見的智慧大腦。安裝在庫區及行走天車上的高清攝像頭,讓楊小東能坐在整潔安靜的5G天車遠程控制室內,只需看着5G實時回傳的高清畫面,輕輕點擊操作鍵,“沒有刺鼻的酸味與震耳欲聾的機械轟鳴,也不會作業剛5分鐘就大汗淋漓。”

同樣被5G“解放”的還有港口的工人們。近年來,我國北方最大的汽車進出口岸和接卸飛機大部件最多的港口天津港,也通過5G、AI、雲計算等新技術實現了港口智慧化升級。

有近10年港口輪胎吊工齡的陳師傅告訴記者,過去上班每天都要爬上30多米高的輪胎吊,然後長時間低頭彎腰操作,高空操作間冬天像冰窖,夏天像桑拿房,“空間太小想活動一下都難,好多人都有頸椎病等職業病”。

如今,這裡有全球首個應用5G與北斗技術實現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實船作業,以及傳統集裝箱碼頭流程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等。通過5G遠控操控,原來在30多米高的軌道橋上的吊車司機,現在坐在四季恆溫的中控室內完成從前繁重的操作任務,“以前一人操作一臺軌道橋,現在我能同時輕鬆操作6臺!”

華爲5G鋼鐵行業專家彭俊說,相比其他的無線制式,5G具有大帶寬、低時延等特點,這意味着,圖像能及時回傳,保證了操作的精準度

“會計算”的“大腦”實現降本增效

智能化帶來的不僅是生產效率的提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位於河北唐山的河鋼唐鋼高強汽車板有限公司的車間裡,隨處可見無人天車、自動拆包機、自動打包機、撈渣機器人等忙碌的身影。

這家公司在籌建之初就把“智能製造”作爲產線發展方向,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天車全自動與物流跟蹤全流程的5G應用。河鋼唐鋼信息自動化部部長李曉剛介紹說,5G無人天車投用後,每天僅高強汽車板就能增加發貨量1305噸,每年創造經濟效益近千萬元。5G等技術的應用讓小批量、定製化的智能製造成爲可能。李曉剛介紹,如今工廠裡生產的每一塊鋼板都有自己的“身份證”,這些產品將用於高檔汽車走入千家萬戶,“我們必須做到每一件產品從原料到出廠都全程可追溯”。

首鋼京唐公司信息計量部部長郭亮也算了一筆賬,以5G+視頻回傳功能爲例,一項應用就解決了廠房光纜隨處布放的難題,大幅提高了良品率,可實現後期業務隨時接入,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裝卸環節的完好率達到100%”。

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公司技術部經理彭曉光對成本的計算精確到分鐘,他對“時間就是金錢”的理解特別深刻。因爲大型船舶靠岸每天租金高達數十萬美元,這意味着多作業一小時就要多花上萬美元。

5G給港口數字化轉型吹來一股強勁東風:2021年1月17日,全球首創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實現全面運營,整體作業效率提升近20%,單箱能耗下降20%,減少人工60%以上,綜合運營成本下降10%。

5G賦能千行百業 應放眼未來

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已建成5G基站近85萬個,形成全球最大5G獨立組網網絡,5G行業應用創新案例已超過1萬個。

世界鋼鐵協會會長、河鋼集團董事長於勇表示,5G的出現,將進一步推動傳統鋼鐵工業的商業模式、生產組織模式實現重大改變。

一些工廠一線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目前要讓5G全部替代原有的技術並不現實,“此前工廠已經花大價錢鋪設光纖,說不用就不用了?”

與此同時,傳統工廠的智能化改造需要一個整體規劃。對時刻面臨着市場考驗的企業而言,不得不對投入和產出精打細算,既要爲將來的智能發展做準備,更要考慮到企業當前的實際需求。一位技術負責人直言,“企業還是要用過硬的產品質量來說話,各種先進的技術不過是手段。”

對此,彭俊表示,比起傳統光纖,5G克服了鋪設不便的問題,佈局靈活、投入較小,也特別適合對傳統工廠現有的系統和技術進行補充,“比如在一些光纖難以鋪設的地方,5G技術能補上這塊短板。”

華爲5G港口業務專家劉仁桂介紹說,天津港、寧波舟山港、深圳媽灣港、廈門遠海港等10多個5G智慧港口示範項目均已落地,5G技術正在加速全國甚至全球港口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等數字化轉型升級。

李曉剛建議要把眼光看得更長遠,“目前的應用還是不夠多,但要看到未來廣闊的應用場景。”他欣喜地看到,目前很多大學都在做相關研究,這對整個行業培養人才以及各種技術難題的攻克,都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