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下市再上市有何不可?

在30年之後,曾經創造奇蹟老一輩創業者,即將退休,隨之而來的是第二代接班及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問題。(本報系資料照)

過去20、30年來,臺灣中小企業茁壯成長,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然而,在30年之後,曾經創造奇蹟的老一輩創業者,即將退休,隨之而來的是第二代接班及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等問題。值此之際,企業正需要許多外來的專業技術資金來幫助他們渡過下一個關鍵期,但放眼當前政府對於資本市場的諸多法規,包括企業引資、下市重整等問題,仍維持許多固有的限制,未做進一步的突破,長此以往,政府斷送的,恐怕是整體產業競爭力

平心而論,企業會上市的同時,某些時刻自然也會面臨下市的考量,例如,當發展到一定的瓶頸時,就會思考是否先下市、重整,再重新出發,其實過去臺灣也不乏下市之後再上市的成功例子,例如,東隆五金億豐等,都屬此類成功的案例,顯見下市並不是結束,相反的,下市之後若能將企業成功改造,不僅是休息再出發,甚至能交出更亮眼成績單

然而,政府在這些面向,卻設限重重,除了下市要管制之外,包括有些企業要借殼上市,也設立很多的門檻。不論是對於下市、或是借殼上市,設立過多的門檻,等於妨礙了企業之間互相交流所創造的新活力,因爲在這些過程裡,原本的企業經營者,隨着新的股東羣加入,將可爲企業的經營模式或是文化,注入進步的元素,打破原先受限的發展格局

特別是下市,臺灣資本市場上現在有爲數不少的所謂的「殭屍股」,不僅股價低,成交量也低,某種程度已代表投資人並不看好這些標的公司的發展,因此才乏人問津,導致價量均偏低,這樣的公司倘若有自覺想下市,重新作整理之後再出發,政府還不願給機會,讓公司在上市盤繼續苦撐,不僅害了公司本身,亦傷害整個大盤指數及總成交量。

在第一代企業家退休,第二代進行接班之際,比起老一輩的人,企業家第二代對經營及發展方向上,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下市或被借殼,往往能讓這些企業家第二代,得到適度的時間空間,來思考未來何去何從,比起以負面角度看待這些正常的市場交流活動,監理機關倒不如以更開放的心胸,重新檢視這兩種策略在企業轉型之際所能發揮的正面助益,政府若能及時換一種思維,整體產業發展將會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