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救難者身心俱疲 心理師:英雄的心也要被照顧

在第一線全力以赴的救災救難人員心理衝擊之大非外人能想像,照顧好救難英雄身心,也是災後復原期間須注意的要項之一。(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每當重大災難發生時,永遠在第一線全力以赴的救災與救難人員,各司其職、忘卻危險與疲憊的身影,總讓人感動、感謝人心的無私偉大。不過這些英雄在災難現場的衝擊,遠超乎想像,力有未逮的悔恨、有時還會面對質疑聲浪,種種難以預料的壓力重擊救難人員身心。臨牀心理師學界團結己力,提出《給救災人員的心理暖暖包》,希望提醒前線的救災救難人員,應適時安排休假,調整生活步調,尤其是在救災當中經歷個人創傷的人,更需要正視自己的心理狀態

臨牀心理師丁鬱芙、蘇益賢指出,即便是心理功能健康的人,面對災難,對他們的影響仍是長期且多層面的。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也表示,災難就像在平靜湖水裡丟石頭,當下一定有很多漣漪,隨着時間過去,漣漪會慢慢消失。但很多災難當事人都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羣(PTSD),漣漪持續不退。張家銘強調,這些傷痛反應在災難發生的3、5天,甚至1周內都是正常的,但若持續1個月,就表示產生了創傷症候羣。不只災難當事人,有些救難人員可能在任務後會有下述狀況發生:

身體抱怨,譬如肌肉痠痛

.負面情緒,例如感覺鬱、心情低落、畏懼、焦躁不安、持續的擔心

.人際關係變化,如對人敏感多疑、敵意

.認知變化,如再度體驗到創傷經驗、回憶困難等等

.行爲變化,如逃避特定的人事物(尤其與災難有關)、請假過久、飲酒、甚至離職或調職

這些反應的強烈程度因人而異,可能在一、兩個月內緩解、回覆常態,也可能強烈到導致職業家庭、人際功能失常而需要相關醫療協助。

圖文資訊中華民國臨牀心理師公全國聯合會之「公共關係委員會委託《心理師想跟你說》製作。資訊來源提供爲臺灣臨牀心理學會災難與創傷心理委員會高振杰心理師。(圖/取自《心理師想跟你說》臉書粉絲頁)

圖文資訊由中華民國臨牀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公共關係委員會」委託《心理師想跟你說》製作。資訊來源提供爲臺灣臨牀心理學會災難與創傷心理委員會高振杰心理師。(圖/取自《心理師想跟你說》臉書粉絲頁)

對此,臨牀心理師呼籲緊急應變的組織或單位,提供以下兩方面來協助救難人員。

●提供壓力調適資訊

.進行救災任務後安排必要會談,幫助救難人員整理救災中的經驗與感受。鼓勵救難人員在有需要時接受諮商,並提供轉介資訊;單位內部亦鼓勵提供壓力調適的課程資源

●協助建立人際連結

促進救難人員可以互相聯絡方式,包括建立通訊錄或安排聚會。此外,協助他們和家人分享在救災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讓救難人員的家庭關係更緊密。

心理師製作《救災人員安心小卡》,陪伴走過創傷期,重回生活正軌。(圖/取自《心理師想跟你說》臉書粉絲頁)

心理師也建議,最好有心理衛生工作人員追蹤救難人員在災後的適應,以便能及時發現需要,及早介入。也希望所有身處第一線的救難人員,都要記得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必要時主動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