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抑或重議價 臺灣大陷兩難

圖爲臺灣大總經理林之晨(中)。(本報資料照片)

頻譜超標爭議攤牌,臺灣大恐需繳回1GHz以下頻寬,合併臺灣之星生變。當然,放棄合併是個選項,但這等同甘當老三,眼睜睜看着遠傳彎道超車;若是要並,可能還得跟臺灣之星大股東重議價,得看頂新魏家讓不讓。

不管是臺灣大並臺灣之星,或是遠傳並亞太電信,背景就是競爭家數太多、小業者玩不下去,背後大股東也不想玩了。於是,在臺灣大先喊要並臺灣之星後,遠傳隨即跟進,某種程度也是種恐怖平衡,大家都怕脫隊。

隨着頻譜爭議有結果,現在的狀況是,遠傳並亞太電信只是早晚,等同取得與中華電信並列「電信雙雄」的入場券。然臺灣大卻陷入並了可能立即認損的「短痛」或長期競爭力輸給雙雄的「長痛」,怎樣抉擇都難兩全。

臺灣大很清楚,若是照並臺灣之星,到頭來僅贏得面子,裡子全賠光,所以纔會有放棄合併的想法,最好是魏家主動降價,但就算魏家不降價也沒關係,以電信業競爭激烈,臺灣之星未來也可能撐不住,還是得找買家、買家也只有臺灣大,還有機會撿個便宜。

魏家當然也得評估,究竟是立馬降價,還是要留待未來可能賤賣。不過,與先前局勢比較不同的是,當亞太被並掉後,與亞太同質性極高的臺灣之星,等於沒有敵人,甚至有機會囊括平價資費市場,或許是最大轉機。

意思就是,魏家可以不要賣,若因此把臺灣之星做起來,別說有望獲利,或許臺灣大日後還要加價買回,避免當永遠的老三。然這或許是主管機關最想見到的,保留臺灣之星這隻小鮎魚,杜絕三大寡佔悠悠之口。

對算盤打得極精的富邦集團來說,此時正值防疫險慘賠,能否再承受交回頻譜的「潛在損失」,抗壓力已有變數。然若放棄合併,臺灣大就此落居老三,也失去電信市場話語權。要不要臺臺並,是難上加難的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