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太多 無用素養題學生霧煞煞

第二類無用素養情境鋪陳太詳細,「雨水撲滿」題落落長。(摘自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

媽媽看着小學三年級女兒數學考卷,忍不住翻白眼:「什麼素養題?就是一般的應用題嘛!」學測本週登場,108課綱相當強調的素養題,料將成爲焦點坊間考卷往往誤以爲加個「小明一家四口去郊遊」之類的情境就叫素養題。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吳正整理出3大類數學「無用素養題」,分別是刻意將解題資訊藏在長文裡、情境鋪陳太詳細、提供過多與解題不相干資訊等。吳正新認爲,這幾類「似是而非」的素養題不但無助於測驗,還徒增學生解題負荷

第一類無用素養題,是「刻意將解題資訊藏在長文裡」。例如有小學三年級數學題背景疫情期間戴口罩,解題資訊(口罩的長和寬)被夾帶在超過300字的題幹說明中,一旦學童閱讀擷取、檢索能力不足,或耐心不足,就不易答對,這樣的設計反而混淆評量目的

然而要如何修正呢?吳正新表示,如果是要評量「學科知識」,例如計算面積,可以直接問「口罩長18公分、寬10公分,面積多少?」如果想變成素養題,那整道題目都要改,因爲目前的問題設計無法引導出學生的高階思考能力。

第二類無用素養題,則是「情境鋪陳太詳細」。例如有國小五年級數學題談「雨水撲滿」,原本330字的冗長題幹宛如臺灣地形氣候概論,完全無助於解題。吳正新刪到只留下「雨水撲滿」的概念,但仍看得懂,又加入「全校師生每天用雨水沖廁所是否足夠」的情境,這樣才符合素養題要求「生活情境」、「解決問題」等定義

第三類無用素養題,是「提供過多與解題不相干資訊」。例如試題明明是要考生計算「微米(10的負6次方公尺)」,卻用了200字談毫不相干的懸浮微粒

吳正新認爲,好題目必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帶出問題,再利用不同類型或層次的子題評量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帶入情境不一定要長篇大論,可以保留重要說明、刪除不必要資訊、精簡文句、提供圖形表格以減少文字量,或重新整理編排資訊(部分資訊放題幹,部分資訊放子題)等,都可有效減低試題的閱讀負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