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俄羅斯,這家中國企業竟然只用了不到20人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孫萍 趙宇 王申)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橫跨中俄不到20人的隊伍,在短短4年裡竟然撬動了俄羅斯物流銀行系統,也改變了俄羅斯人的生活

莫斯科到喀山,中俄合作開花結果。中國資本和技術,正在悄然改變俄羅斯。

【歸功於國貨物美價廉】

“莫斯科城”是莫斯科的中央商務區,摩天大樓林立,在四周一片蘇式建築中顯得卓爾不羣。阿里巴巴速賣通辦公室就位於“莫斯科城”帝國大廈16層。

一進門,記者就看到一面紅框照片牆,馬雲和普京聖彼得堡經濟論壇上的合影非常醒目。在明亮的落地窗前,“雙十一”的紅色標誌讓記者恍惚回到了中國。

阿里巴巴速賣通去年年底纔開始在帝國大廈辦公。辦公室雖然不大,卻見證了阿里在俄羅斯的大跨步。

馬克·扎瓦茨基是速賣通派到俄羅斯的第一個員工,現在是阿里巴巴俄羅斯分公司總經理。3年前,這個曾經在香港當過記者的俄羅斯人成爲阿里俄羅斯版圖上最前沿的兵,當時他甚至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只能在家辦公。

把一個個包裹從中國發到俄羅斯消費者手中、培養俄羅斯人的網購習慣,這就是阿里從2012年到2016年在俄羅斯完成的功課。在亞馬遜等國際電商和俄羅斯本土電商的夾擊中,阿里巴巴以絕對優勢勝出,成爲俄羅斯市場上最大的電商。

談到成功的秘訣,阿里巴巴速賣通俄文站總監劉威輕描淡寫地說,這一切主要歸功於中國商品物美價廉。

劉威去年年底來到莫斯科工作,之前在杭州爲阿里俄羅斯業務做支撐。誰都沒有想到,劉威在杭州的12人團隊加上馬克在莫斯科的7人團隊,在短短4年內竟然撬動了俄羅斯物流和銀行系統,也改變了俄羅斯人的生活,書寫了屬於阿里的非凡奇蹟。

【撬動俄物流和銀行系統】

阿里巴巴剛來到這裡時,發現俄羅斯人對網購併不熱衷,電商在俄羅斯屬於一個邊緣產業。ebay、亞馬遜在俄羅斯充分體會到水土不服的滋味,而俄本土電商也舉步維艱。

這些電商卡在了兩道難題上,首先是貨源不足,因爲俄羅斯大部分商品依賴進口;其次,俄羅斯國土面積大,物流系統落後。

背靠中國,阿里的貨源自然不成問題,但物流難題橫在面前,擋住去路。

俄羅斯郵政是俄羅斯老牌國有企業,與中國的郵政系統相比,俄郵業務量效率都處於低水平。記者曾看到一條帖子,吐槽“俄郵比樹懶還懶,專注慢速300年”……除了速度慢,經常丟件也是俄網友的另一個槽點。

而2013年阿里速賣通在俄羅斯的一次大型促銷活動更是將俄郵推到了風口浪尖。

當時,來自中國的包裹堆積在俄羅斯海關。以前一個月就能收到中國包裹的俄羅斯買家,發現這次竟然兩三個月才能到貨。網上鋪天蓋地都是對俄郵的抱怨和指責,有人甚至給普京發了抗議俄郵的信件。俄政府反應神速,俄郵很快就換了新的負責人。

劉威說,阿里直接與俄郵以及俄海關對接,開會討論對策。阿里幫助俄羅斯海關建立了電子清關係統,提高了清關速度。阿里還預先把電子訂單信息發給俄郵,提高了送貨效率。

俄郵還增加了可以處理國際郵包的網點,以前只有莫斯科一個城市,後來增加了聖彼得堡和葉卡捷琳堡

回憶往事,劉威沒有流露出絲毫不滿。相反,他感到一種驚喜,因爲“他們的進步速度很快”。現在,俄羅斯整個物流行業的業務量和服務水平都得到提升,爲俄羅斯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阿里巴巴在俄羅斯總部辦公區外的展牌。(新華社記者王申攝)

阿里巴巴在俄羅斯總部辦公區外的展牌。(新華社記者王申攝)

阿里在俄羅斯的成長不僅帶動了物流行業的發展,也推動了銀行系統升級

兩年前的“雙十一”,有幾家俄羅斯銀行的系統堵住了。幾百萬買家同時提出支付請求,這是俄羅斯銀行從未遇到的情況。後來,阿里幫助一些銀行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在大促前提前溝通,讓他們預估到規模。去年的“雙十一”,俄羅斯買家普遍反映網上支付很順利。

改變,不止發生在俄羅斯企業,也發生在普通俄羅斯人的生活中。

阿里一開始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俄羅斯人不僅不喜歡網購,如果網購的話,基本都是採取貨到付款。這個現象說明他們不信任電商。

爲了買到來自中國的商品,很多俄羅斯人辦了銀行卡,學會了網上支付,成爲網購一族。在阿里巴巴強大的服務保障之下,他們接受了先付款後到貨。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但阿里做到了。

【幫助俄企走向全球

今年年初,阿里在俄羅斯的員工快速增加,現在已經達到70人,大部分都是俄羅斯人。

本地化,是阿里今年啓動的新業務,也是劉威來到莫斯科的原因。

過去幾年,俄羅斯買家在速賣通平臺上購買的大部分都是跨境運輸的中國商品。而阿里正在將越來越多的本地商品賣給俄羅斯人,實現商品和商家本地化。

劉威說,本地商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俄羅斯企業在本地生產的商品;第二類是在俄羅斯有分公司、有庫存的外國企業商品,比如三星、蘋果、華爲、聯想等等。

本地化大大縮短了到貨時間。從中國寄來的包裹至少需要20天才能到貨,而目前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買家購買電子產品服裝、電器、母嬰產品,第二天就能到貨。

發達的中國電商業,不僅培養了龐大的網購人羣,也幫助無數中小企業藉助網絡銷售發展壯大。而如今,阿里巴巴在中國的成功經驗正在一步步複製到俄羅斯。

俄羅斯企業的品牌化意識不強,電商意識也不強,這對於阿里來說恰恰是機遇。

劉威說,在俄羅斯,一般商家不知道怎麼在網上賣東西,怎麼去發佈商品、設定價格、做營銷,怎麼解決物流。“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挑選一些優質的商家合作,製造標杆效應。在最初階段,商家僅需負責商品,阿里負責網絡銷售和物流。”

目前已經有一些俄羅斯企業入駐阿里速賣通,涉及傢俱、服裝、小家電等行業。阿里希望這些俄羅斯商家通過與速賣通的合作掌握網上銷售的技能,不僅擴大在俄羅斯市場的份額,同時也走向中國、歐洲乃至全球市場。

幫助俄羅斯企業走向全球,這是阿里在俄羅斯的最高使命。

【從適應到改變的征程

在海爾公司2014年來到韃靼斯坦共和國前,這裡的外資來源國主要是美國、德國、土耳其當地政府對中國公司不瞭解,也對中國不瞭解。

海爾在俄羅斯的征程是一個從適應到改變的過程。適應,主要是迎合俄羅斯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而改變,則是對當地投資環境和產業結構的改變。

海爾在俄羅斯市場銷售的冰箱很多都有兩米高,這是爲了適應俄羅斯人廚房空間狹窄;冰箱內有摺疊擱物架,是爲了方便俄羅斯家庭主婦放置大湯鍋;海爾空調具有雙向新換風功能,這是因爲俄羅斯許多住宅通透性差。生活在一個能源充足又廉價的國家,俄羅斯人並不太在乎家電是否節能環保,但對於家電的智能化則比較關注。

據海爾項目經理孔凡強介紹,在冰箱的色彩上,俄羅斯人比較喜歡銀色橙色。銀色看起來比較高端,而橙色屬於暖色調,適合冬天漫長、缺少陽光的俄羅斯。

海爾來到韃靼斯坦共和國時,這裡已經有一家本土冰箱生產企業。對於海爾這種跨國巨頭的到來,這家俄羅斯企業感到擔憂,爲此還找政府抱怨。

韃靼斯坦共和國投資發展署認爲,這是正常的市場競爭。而韃靼斯坦共和國駐華經貿代表馬賽爾·因薩福維奇認爲,海爾帶來了先進技術和高質量產品,有助於推動當地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本地化是海爾追求的目標。在人員方面,海爾已經實現本地化,海爾冰箱工廠從當地招聘了500多名工人,將他們分批送到中國培訓。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海爾還建立了技術工人培訓中心,當地居民可以申請來此免費學習焊接等方面的技術。

目前,在生產方面,海爾的本地化程度還不夠,生產所需的配件大部分從國內運來。海爾目前正在尋找配套企業,當地政府也積極介入,計劃引進一家生產金屬配件的土耳其公司。

繼冰箱工廠去年正式投產後,海爾目前正在籌劃建立新的家電工廠,生產洗衣機、電視等產品。從配套到產品,一條完整的家電製造產業鏈正在形成。

海爾的投資和發展,推動韃靼斯坦共和國政府加深了對中國企業的瞭解,也加大了對中國的招商引資力度。

韃靼斯坦共和國總統明尼哈諾夫多次要求官員設法多引進中國企業。這兩年,當地有越來越多官員和企業家來到中國,一方面是爲了親眼目睹和感受中國文化和商業模式,另一方面也是爲了尋找合作伙伴。

貿易結構有待改善】

多年來,中國對俄羅斯的投資集中在油氣管道等政府推動的大項目上,製造業、高科技產業的投資相對較少。在貿易領域,礦產資源等大宗商品始終佔據重要地位,雙方貿易結構有待改善。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劉華芹說,中國製造業發達,俄羅斯資源豐富,雙方合作具有互補性,前景很好。但是,現在存在的問題是政府推動的合作多,而民間自發的行爲少。中國需要把改革開放的經驗推廣到俄羅斯,引導俄方在政策開放度和市場化方面取得進步。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許文鴻認爲,中俄兩國產業結構方面的差異爲促進兩國人民的互相瞭解提供了更多可能。廟堂之上的“民心相通”正通過一個個電商包裹將政治家的遠見卓識變爲生活中的一個個現實。

俄羅斯冬天長達半年,萬物在冰雪之下蘊育生機。在中俄合作大潮中,改變正在積蓄力量。期待更多改變,等待更大收穫。

(原標題:改變俄羅斯,這家中國企業竟然只用了不到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