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7,500億歐元紓困方案對歐盟統合的新考驗

工商社論

在6月28日到7月15日期間,歐盟國家發生三件大事,可能影響到歐盟未來的政經整體發展,值得關注。

6月28日的波蘭總統大選,三強鼎立,無人過半,7月12日第二輪選舉,保守陣營的法律與公正黨、現任總統杜達以不到3%的差距險勝,連任成功。但同一天的法國地方選舉,執政黨共和國前進黨在巴黎、里昂、馬賽三大城市敗選,而受到「綠色浪潮」的衝擊,生態綠黨崛起於中大型城市的選舉,不利於總統馬克宏後年的連任。此外,歐盟法院在7月15日的判決出爐,歐盟當局要求美國蘋果公司,必須要補繳130億歐元愛爾蘭政府的命令無效,愛爾蘭政府樂見其成,歐盟上訴與否仍未有定論,而這對於成員國爲了招商引資,逐競於跨國企業賦稅優惠措施,影響歐盟更進一步的統合。

在歐盟政治方面,法國和波蘭是歐盟「強連結」(親歐)和「弱連結」(疑歐)的兩個代表性國家。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都已經清楚表達,無論是在國際政治上或全球經貿上,都希望歐盟能夠在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走出自己的路,而更進一步的整合,將有助於歐盟的長期發展。

與此不同的是,在第一個5年任期,波蘭總統杜達因爲強力進行司法改革,被歐盟當局視爲干涉司法獨立,而發生重大齟齬,而且在美國總統川普從德國撤兵9,500人後,極力爭取美軍到波蘭駐防。

在意識型態方面,歐盟成員國家的選舉,迄今還是「左右爲難」。如果綠黨站穩於法國政壇,強化對於中央政策的影響力,也間接延續去年綠黨在歐洲議會選舉的氣勢。而做爲社會保守主義(social conservatism)的信徒,波蘭總統杜達連任後,賡續加大對於司法機構和公共媒體的管控。在法國,如果綠黨能夠從地方包圍中央,足以確認減緩全球暖化的政策走向,法國版的「綠色新政」,將迫使馬克宏必須思考更多元的政策替選方案,像是減少移動污染源的燃料稅,對於因爲經濟弱勢住在郊區的民衆所形成的生活負擔。

雖然法國也算是天主教國家,但是從20世紀以來,法國人「政治的歸政治,宗教的歸宗教」,宗教世俗主義(secularism)的傳統,將公共事務宗教信仰分開,這和波蘭形成很大的對比。因爲在波蘭,學校的性教育課程屬於家庭生活教育,由教會負責,總統杜達是天主教徒,捍衛傳統的家庭價值,反對墮胎,也反對LGBT(同性雙性、跨性別),此外,他還針對18歲以下的未成年國民,提供每個月約125美元的福利補助。與歐盟當局與主要國家領導人這兩年和美國若即若離的政治關係相比,在大選前三天,杜達前往白宮會見美國總統川普,成爲最近三個月第一位造訪白宮的國家元首,是目前歐盟裡面、政治經濟都相對弱勢的前蘇聯東歐國家異類

國際經貿方面,美國高科技產業巨擘在願意提供最優惠賦稅的歐盟國家投資,規避每年數以百億歐元的高額稅負,已經成爲歐盟和美國的重要紛爭之一。由於數位科技的迅速發展,歐盟執委會在前年3月就曾經公佈一項指令性的草案:「數位經濟公平課稅」(fair tax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就全球收入7.5億歐元、在歐盟應課稅所得超過5,000萬歐元的跨國企業,課徵3%的數位服務稅(digital services tax)。雖然對於新型態的商業經營模式課稅,能否成爲一種新的租稅種類,還有很多爭議,但是,去年法國政府推出上路的數位服務稅,就曾經引起美國總統川普的不滿,隨即以關稅反制法國農產品的進口。因此,歐盟法院今年7月中旬的判決,牽涉到成員國家彼此間不擇手段的招商引資,嚴重侵蝕稅基,歐盟當局勢必要做出迴應,而對於臉書、蘋果、亞馬遜、Netflix、谷歌的美國科技龍頭公司,開徵新稅,也將成爲歐盟和美國爭論不斷的新源頭。

在第二波新冠疫情橫掃美國之際,歐洲國家從6月陸續解封以來,法國和波蘭的選舉,安全與民主的兼顧,似乎並非遙不可及。更重要的是,歐盟峰會的各國元首在7月21日通過7,500億歐元(約合新臺幣25兆)的紓困振興方案,低利貸款額度爲3,600億歐元,不用償還的補助款則有3,900億歐元。

這個方案,一方面可望協助疫情受創最重的義大利和西班牙,以及經濟相對弱勢的其他成員國家;而另一方面,負責分發和控管紓困預算的歐盟執委會,也必然要求經費用途需符合政治開放、經濟改革、環境永續的歐盟價值。疫災後的經濟重建,勢必將促使各國重新思考,或許拚經濟,共存共榮,纔是顛撲不破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