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人民幣可憐的鑄幣稅與智商稅(胡海鷗)

人民幣實際上被當作金屬貨幣流通,認識不到紙幣鑄幣稅可憐與有限,則勢必只發不還,這就助推了人民幣發行過多。(示意圖/shutterstock)

大陸很多人的話語系統中,發行紙幣可以獲取幾近無限的鑄幣稅,所以米帝憑藉美元作爲世界貨幣的霸權,掠奪世界的財富。人民幣也要成爲國際貨幣,與米帝分庭抗禮,至少不能讓肥厚的鑄幣稅花落一家。這樣的推演貌似沒有邏輯破綻,實際卻已經在繳納智商稅了,因爲鑄幣稅事實上非常可憐和有限。

所謂鑄幣稅是指鑄幣的面值扣除生產成本差額。擁有鑄幣權的統治者都想獲取額外的鑄幣稅,以儘可能降低鑄幣成本,減少貴金屬含量。如西漢吳王濞造反,所鑄鐵錢一捏就碎。這樣等量的鐵可以鑄造更多的鐵錢,搜刮百姓更多的財富。套用鑄幣稅的定義,紙幣的鑄幣稅就不得了了,因爲紙幣的面值100元,扣除2毛印刷成本,剩下的99.8元都是發行者的鑄幣稅。

面對如此豐厚的回報,誰不對米帝獨佔「花魁」而義憤填膺,誰不想從中獲得一杯羹?問題是這樣的推演混淆了實物貨幣與信用貨幣的不同,鑄幣是實物貨幣,它就是它的本身,既不代表誰,也不需要償還而流通。紙幣是信用貨幣,它不是以它的本身,而是代表着黃金政府公共服務在流通,所以要償還。將實物貨幣鑄幣稅的定義和邏輯硬套到信用貨幣上,豈非在繳智商稅而何?

正常情況下,鑄幣面值與鑄造成本差距有限,人們接受它,不是因爲可以兌換成什麼,而是它本身就是價值。既然它是價值,那就可以放棄有價值的商品與其兌換,百姓不會根據鑄幣要求兌換。但紙幣本身完全沒有價值,所以能夠被接受,就是因爲它代表着有價值的東西,從黃金到政府的公共服務。如果不能兌換成黃金,或者無法用來納稅,那麼無論槍桿子有多麼厲害,紙幣都流通不起來。可見,鑄幣的流通靠它本身的質地,紙幣流通靠它的信用——償還。所以鑄幣的鑄幣稅只要扣除鑄造成本,紙幣的鑄幣稅則不僅要扣除印刷流通成本,更要扣除償還成本。如果沿襲鑄幣的鑄幣稅邏輯,紙幣的鑄幣稅就不得了,但是考慮紙幣的償還成本,則紙幣的鑄幣稅就非常可憐。

歐美國家的貨幣發行大多采取貼現有價證券的方式,也就是央行扣除票據到期日前的利息將餘款給出票人出票人到期按面值贖回票據,贖回款項大於貼現款項的差額是紙幣的鑄幣稅。也就是說,紙幣的鑄幣稅基本等價於貼現利率,即紙幣面值減掉償還成本和印刷流通成本,而流通印刷成本可以忽略不計,紙幣鑄幣稅的可憐由此可以證明

也許有人會質疑紙幣的償還性,他們認爲,央行的貨幣發行越來越多,那就表明紙幣只發不還,否則,它應該趨於減少。越發越多,恰恰證明它要償還,不信,請看商業銀行負債規模的增長。如果不是每筆存款都要償還,則負債規模不僅不會擴大,甚至還會清零。同理,央行每筆紙幣都以納稅的方式償還,信用良好才能越發越多。當然,總量越來越多,證明餘額還沒還。這與商業銀行存款餘額還沒償還是一個道理,還沒償還並非不償還,餘額增長恰證明正在償還。

確實有很大一部分美元沉澱在流通中,被壓在箱底,而沒有以納稅的方式實現償還,但是,這不是鑄幣稅,而是美元的信用升水。因爲鑄幣稅是發行者的偷奸耍賴,也是持有者不得已接受的無奈。但信用升水則是持有者對發行者的信心,是不要求償還的自願。可見不能將紙幣持有者的信心當作是鑄造者的無賴。也正是因爲這麼多美元的沉澱,決定米帝憑空佔有一大筆無需償還債務,這是世界各國都垂涎不已的所在。它等價於商業銀行的經營收益,正是很多存款人不要求提現,才造就了商業銀行的豐厚利潤,但它不是憑空的,成就和維持信用的成本也不容小覷。

人民幣發行在理論上沒有償還的闡述,在實操上沒有償還的路徑,所以人民幣實際上被當作金屬貨幣在流通,它的鑄幣稅就是面值減流通印刷成本。認識不到紙幣鑄幣稅可憐與有限,則勢必只發不還,這就助推了人民幣發行過多。物價上漲和財富稀釋則是這種認知的智商稅,它可沒有上限啊。

作者爲大陸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