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江的保守與進步價值之爭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2020敗選後,改革再度成爲全黨共識吳敦義辭職後,對國民黨來說,改革的第一關便是黨主席補選。而這位任期只有1年多的主席,將承擔改革的重責大任,不是成功,就是失敗,不再有得過且過的空間。黨主席已然不再是權力魔戒,而是一份艱難異常的苦差,因爲這是一個遭逢歷史大敗財務拮据人才斷層內外環境困頓的政黨遑論改革將觸碰既得利益者反撲。

可喜的是,作爲黨內資深政治人物的郝龍斌,率先表達承擔的意願青壯世代的明星立委江啓臣也不甘居人後,毅然投入選舉。由於兩人年齡上的差距,因此有不少論者將這場黨主席補選定義爲世代之爭。不過從兩人在政見會上的論述,更精準來說,其實是一場「保守價值」與「進步價值」的路線比較。

綜觀兩人發言,郝主要談的是國民黨的黨魂黨格,以及團結的重要性,從情感面爭取認同;江則倡議黨的現代化,以企業改造的思維進行論述,從理性面去尋求支持。雖然兩人都非極端激進主義者,而更傾向於溫和派,兩人在兩岸關係上其實也有更多契合之處,不過宏觀來看,郝代表的其實更貼近於保守主義的價值,而江則是偏向於進步主義。

臺灣民衆通常以二元對立的善惡觀來看待,保守就是壞,進步就是好。然而事實上,兩種都是具有深厚哲學意涵的意識形態政治價值,並無好壞之別。在歐美各國政黨政治裡,保守黨更時常會是主流政黨之一,最著名的就是英國的案例,包括家喻戶曉的邱吉爾柴契爾夫人就是保守黨首相。而保守也不等於不改革,只是手段過程有所不同,更傾向以漸進的方式處理。因爲保守主義的一項意識形態核心就是,既存事物有其既存的道理

就目前來說,國民黨在過去幾年裡,確實受到了保守與進步主義二元對立衝突所影響,無論是外部的大選,還是內部的結構。從外部民意來看,綠營宣傳戰中無所不用其極地將國民黨的保守主義特質形容成反改革,成爲藍營在2014、2016與2020年3次敗選的關鍵原因之一。而在內部結構,黨內銀髮和青壯世代的衝突也屢見不鮮,尤其在立法院的政策議題之爭上,更清楚反映雙方價值取向的不同。

不過作爲百年老黨,國民黨向來有很強的多元性包容性特質,過去在族羣國族等意識形態光譜上,確實較民進黨來得廣闊。同樣的道理,保守與進步價值也自然可以並存於國民黨的核心理念中。因爲只有國民黨先揉合自身的矛盾,纔有可能拉近與外部民意的距離,進而調和當前社會的世代對立衝突。

總的來說,郝、江雖在價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但在許多改革面向上倒是英雄所見略同,舉凡黨的集體領導、青年培育,以及去除黨內買辦結構和紅色因素,都有相當共識。因此在有歧異、有共識,各有千秋的情況下,或許選舉的關鍵,還是會迴歸到一個相當世俗性的問題──誰更能帶領國民黨抗衡民進黨。至於改革,關鍵則在於制度。(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