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衛視:火了初一火十五,火了十五火端午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

河南衛視:火了初一火十五,火了十五火端午

電視節目出圈的最大功臣還是中國傳統文化

作者:張雯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助理研究員)

在互聯網和短視頻如此發達的當下,文藝作品一炮而紅的爆款常有,持續發光發熱的經典不常有,一部代表作吃一輩子的常有,持續出精品的不常有。然而,近日水下舞《洛神水賦》(原名《祈》)的爆火,再度驚豔了廣大觀衆,證明了電視臺持續出精品的能力。從《唐宮夜宴》到“博物館元宵奇妙夜”,再到“端午奇妙遊”,河南衛視火了初一火十五,火了十五火端午,讓人歎爲觀止。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曹植在其辭賦名篇洛神賦》中如此描寫他所“邂逅”的洛神。而在河南衛視推出的“端午奇妙遊”中,文學中的洛神成真了。一段兩分鐘的水下舞,表演者何灝浩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撥裙迴轉,水隨舞動,衣袂翩躚,讓觀衆直呼:我是看到神仙了嗎?科技與文化的碰撞簡直絕了。

端午節剛過,“河南衛視殺瘋了”“如何評價河南衛視端午奇妙遊”“河南衛視端午奇妙遊爲何爆火出圈”等話題迅速佔領了微博熱搜榜,三個話題閱讀量分別達到10.6億、4.1億、1.2億,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讓人不禁好奇發問:河南衛視爲什麼又火了?傳統文化爲什麼又出圈了?

近幾年,一些地方衛視依靠綜藝、明星真人秀、大型晚會等賺足了眼球。相對來說,河南衛視的“星”光稍弱,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今年春節以來,隨着《唐宮夜宴》的爆火,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河南及河南衛視的厚重積澱得以開花結果,終於在持久的堅守和不斷的摸索中蹚出了一條出圈之路。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中原是中華民族華夏文明發祥地,河南是當之無愧的文化資源大省。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佔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四個,其最大的資源優勢莫過於厚重的歷史文化。對於河南衛視來說,立足黃河文化,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也是其一直以來的主要方向。多年來,河南衛視推出的一些代表性節目也多是聚焦傳統文化的作品。如,《梨園春》以戲迷擂臺方式推動以豫劇爲主的傳統戲曲的傳承與傳播;《武林風》在武術搏擊比賽中展示中華武術魅力;《漢字英雄》關注中國漢字文化,弘揚漢字之美。“端午奇妙遊”的再度出圈,讓觀衆看到了堅持做好一件事的重要性,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河南衛視爲什麼又火了?除了找準方向,堅持不懈地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還要有靈感保障(創意)、技術支撐(科技)、團隊協作合力)和個人付出(努力)。相關主創團隊堅持讓文物“活”起來,《唐宮夜宴》將《搗練圖》等名畫以及婦好鴞尊、賈湖骨笛等文物融於舞蹈節目,帶觀衆一起穿行於古畫之中,彰顯華夏文明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博物館元宵奇妙夜”帶觀衆從河南博物院穿越到洛陽應天門古觀星臺、開封清明上河園,與文物對話,與文化對話;“端午奇妙遊”以《洛神水賦》開場,一開始就以中國古典文學名篇中的洛神抓住了觀衆的心。此外,技術與全媒體的應用保障了創意的落地開花,河南博物院、鄭州歌舞劇院等專業院團協作形成了合力,每個舞者主創人員辛勤付出最終成就了出圈精品。《洛神水賦》火了之後,演員何灝浩的一張眼球通紅的照片也引發了關注,一張照片道出了一臺成功節目背後的奮鬥故事。

近期,圍繞《洛神水賦》和河南衛視的討論一直熱度不減。有網友開始期待河南衛視接下來的作品:“七夕——浪漫奇妙夜”“中秋——尋親奇妙季”等,也有網友喊話其他電視臺“抄作業”。事實上,節目出圈的最大功臣和最大贏家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央視推出的《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典籍裡的中國》等聚焦中國傳統文化的紀錄片、綜藝節目,還是河南衛視推出的《唐宮夜宴》及“端午奇妙遊”等舞臺精品,都在持續點燃觀衆追捧傳統文化的熱情。觀衆的期待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我們期待更多的平臺和主創團隊源源不斷地推出精品節目,利用好中國傳統文化滿足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要。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23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