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工收成少 新市白蓮霧覆育遇難題

加入新市白蓮霧樹覆育行列農友王昆隆住家旁的百年白蓮霧樹,樹身需要4人才能合抱。(劉秀芬攝)

臺南新市區張氏農場利用高壓繁殖法複製編號57號白蓮霧老樹,與學校合作食農教育,將繁殖的新株種到新市國中、大社國小等地。(張氏農場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張氏農場食農體驗遊客製作白蓮霧樹枝紙漿,製作獨一無二的版畫。(張氏農場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位於古臺江內海東北岸的臺南市新市區,10多年前覆育白蓮霧,十幾位有心農友重新種植白蓮霧,甘甜滋味大受好評,常常供不應求,但白蓮霧管理需要很多工序人力落果率高,收成又得視天公作不作美,這一兩年下來,雖然有新手加入,但也有農友棄種,白蓮霧推廣遇難題

「種白蓮霧不會賺錢,種的人自然就少」,10多年前響應種植白蓮霧的新市裡里長明堂說,種白蓮霧很麻煩,幾乎整年都要照顧,要疏枝、施肥、疏花蔬果套袋,如果不照顧,可以整樹結實滿滿,但中果時幾乎掉光。

農友謝明峰10多年前種了108顆白蓮霧,不僅向當地農民學習種植技術,還到屏東上課,上課老師一聽說他要種白蓮霧,馬上跟他說不會賺錢,但謝明峰還是堅持10多年,去年終於把白蓮霧砍到剩9顆,因爲實在沒時間照顧。另一位農友王炳勳,今年的白蓮霧樹也不再照顧管理。

接手伯父白蓮霧園新農張瑟娟說,投入果園管理後,才發現果樹栽培不容易,她很佩服前輩們覆育新市白蓮霧的毅力與管理技術,加上她堅持用友善耕作方式,以今年果園開花結果狀況,她對產量並不樂觀。

另一位農友林永豐說,覆育新市白蓮霧,如果是要推廣農友種植銷售食用,可能比較吃力,但若是爲了保留新市特色農產,傳承古老滋味,可以推廣給一般民衆,在住家前後院子種一兩顆白蓮霧,數量方便管理,不僅可自用,也可招待親友

新市張氏農場20年前也加入覆育白蓮霧行列,農場二代張鬱雅說,農場不僅有編號57號的百年白蓮霧樹,還有300多顆樹齡10幾年的新欉,但她們只賣白蓮霧茶,不賣鮮果,以食農體驗方式讓遊客幫蓮霧套袋,成熟期再自己來採收,不僅讓遊客認識新市白蓮霧,也帶動遊客再次造訪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