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爆離職潮 搶救司法癱瘓立委籲檢警專業分工

示意圖(shutterstocks)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將滿6週年,司法系統依舊面臨癱瘓,地檢署未結案件數逐年以2至3成的速度暴增,嚴重影響辦案效率及品質,臺灣公民人權聯盟與朝野立委今天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推動檢警專業分工、落實刑事妥速審判法。民衆黨立委賴香伶說,她會在接下來的會期推動修法,若不解決檢警長期無法分工的困境,那麼在追求正義的道路上,終將會被難以消化的案件量給癱瘓。

臺灣公民人權聯盟今天在立法院舉行「救治司法癱瘓的二支箭,檢警專業分工、落實刑事妥速審判法」。臺灣公民人權聯盟認爲,司法癱瘓的主因是制度設計不良,首先是檢察官獨佔偵查權,警察調查後送檢察官重複調查,再來是一審判決被告無罪,卻容許檢察官用同樣證據上訴,讓瑕疵案件淪入法院審級輪迴,耗費資源,損及人民對司法的信賴。

臺灣公民人權聯盟強調,司法改革理應對症下藥,不料執政當局提出的解方,反其道而行,讓問題更加嚴重,以近來日益猖獗的詐欺集團犯罪爲例,因屬集團性犯罪,必須有充分人力,長期布建、持續監控,警政系統因負責第一線犯罪查緝,掌握最多資訊,理應負起打詐工作的主責,不料行政院提出的「打詐1.5政策」,卻以高檢署爲核心,把警政系統晾在一旁,不只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引起基層檢察官反彈,僅今年上半年即出現32名檢察官離職潮。

臺灣公民人權聯盟提出解決司法癱瘓二支箭:檢警專業分工、落實刑事妥速審判法。

臺灣公民人權聯盟指出,2022年全部地檢署實際負責偵查案件之檢察官人力應不到800人,警政署轄下警察人數約7萬人,其中負責刑事偵查之警察則有7128人,約爲偵查檢察官之9倍。而依法務統計數據,2022年度偵查案件,含舊案及新收總數近75萬件,每位偵查檢察官年度處理案件數高達930件。

臺灣公民人權聯盟說, 依高檢署統計,2022年地檢署起訴罪名爲最重本刑5年以下者至少超過16萬件,佔全年起訴人數逾65%,大都屬一般類型化犯罪,法律要件相對簡單、明確,且實務上主要由警察發動偵查,此部分若能採取警檢專業分工,由警察負責偵查,檢察官負責起訴,若有搜索扣押等需要,由警察直接向法院聲請,無需再透過檢察官,人犯亦無需解送檢察官,可立即減輕檢察官工作負荷,效率及品質亦能明顯提升。

臺灣公民人權聯盟表示,根據研究,在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間,檢察官針對1014件一審無罪判決中之828件提起上訴,上訴率爲81.66%,二審改判有罪僅162件,其餘666件均維持無罪,換言之,檢察官的上訴有80.43%爲無效上訴,可見檢察官濫權上訴情況非常嚴重。正本清源,應讓檢察官僅有一次起訴機會,才能從根源提升起訴品質,也達到勿枉勿縱,不錯放真兇,提升審判品質。

賴香伶說,她支持聯盟的主張,將「本刑五年以下犯罪」由警察負責偵辦,並賦予其一定的強制處分發動權,並由檢察官就警察偵辦後的起訴、不起訴進行復核把關的配套政策。

賴香伶指出,近日有關外役監條例的爭議,凸顯司法改革仍是國人心中長期的痛,各種倡議行動蜂起,週日716的凱道遊行,她也會上街參與,大家到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