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早參 | 保險資管機構收緊向個人投資者發售產品

每經編輯:廖丹

|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NO.1 保險資管機構收緊向個人投資者發售產品

據證券時報5月23日消息,監管部門前不久對部分保險資管公司進行窗口指導,強調聚焦主業,以保險資金運用管理爲核心,要求控制個人投資者投資保險資管產品的規模,並建議不新增發行面向個人投資者的保險資管產品。

點評:此次要求意味着保險資管產品面向個人投資者的大門收緊,這與監管部門持續引導保險機構迴歸主業的思路一脈相承。預期未來保險資管機構將進一步聚焦保險資金運用,個人業務將逐步收縮。

NO.2 銀行密集調整無卡存取款業務

據上海證券報消息,交通銀行將於本月24日起停止個人手機銀行中無卡取款功能中的預約取款服務,農業銀行已於5月9日起暫停掌銀無卡取款服務。同時,部分區域性銀行也於近期關閉了ATM掃碼存取款業務。

點評:爲何銀行相繼“收緊”無卡存取款業務?業內人士認爲,部分無卡存取款業務天然存在難以準確識別取款人身份等缺陷,會加大銀行監控洗錢活動的難度。同時,無卡存取款功能本身使用頻率不高,下架或收緊相關服務對銀行來說是一種“減負”。

NO.3 證券市場信託資金規模持續增長

近日,用益信託發佈數據顯示,4月份標品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爲1.01%,浮盈產品數量佔比86.31%。近年來,隨着信託三分類新規正式落地,信託業轉型持續深入,標品信託規模與日俱增,各家信託公司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規模也持續增加。其中,華潤信託去年底投向證券市場資金規模已超2萬億元。

點評:綜合來看,信託公司主要通過開展資產服務信託業務來參與證券市場,這也是信託三分類新規的核心業務類型。業內認爲,在資產服務信託業務中,信託公司可以承擔證券投資受託服務職能,負責執行投資指令、估值、清算等服務類工作。

NO.4 年內4家支付機構“離場”,行業優勝劣汰加速

日前,第三方支付機構上海申鑫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停止交易業務公告,成爲年內公開可查“離場”的第四家支付機構。綜合此前央行更新註銷支付牌照名單來看,截至5月22日,行業內累計共有88張支付牌照註銷。

點評:專家認爲,當前支付行業洗牌也已進入深水區,支付市場競爭激烈,且客戶習慣已經養成,中小支付公司缺少場景支持、獲客成本高,爲了維護支付業務平穩運行,一些中小支付機構面臨生存難題。今年,隨着支付新規的實施,預計行業內整合及優勝劣汰仍將繼續,但支付本身的價值並不會因爲一些機構退出而改變,未來行業會以合規爲底線,邁向高質量發展。

NO.5 中國人壽:劉暉、阮琦的董事任職資格獲監管覈准

5月23日,中國人壽公告,金融監管總局已覈准劉暉、阮琦擔任公司董事的任職資格,上述任職均自2024年5月17日起生效。自同日起,劉暉擔任董事會戰略與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委員,阮琦擔任董事會風險管理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委員。

NO.6 美聯儲公佈5月會議紀要,通脹風險仍需高度關注

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佈的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對當前美國通脹形勢感到擔憂,這意味着聯邦基金利率需更長時間維持在當前水平以實現通脹目標。美聯儲官員認爲,當前聯邦基金利率水平足以抑制美國經濟活動並降低通脹,未來通脹有望迴歸到2%水平,美聯儲或將繼續維持當前利率不變。

點評:美聯儲於4月30日至5月1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連續第六次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25%至5.5%之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國勞動力市場需求依然強勁,通脹超預期增長。在此情況下,推遲降息可能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