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臺灣企業氣候行動新篇章 加速中的企業行動與承諾

2020年將會是臺灣史上永續發展行動領域協同合作值得紀念的一年,在11月5日,世界最大EMS廠商鴻海精密迴應全球投資氣候議合行動「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簡稱CA100+)呼籲,宣佈2050年淨零碳排。鴻海是Climate Action 100+全球議合高碳企業對象當中亞洲先行者之一,也是臺灣第一家設定遠高於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上市公司,在正式公告承諾後立刻驚豔全球,CA100+也迅速回應歡迎鴻海積極行動目標,參與議合的國內外投資人也相當振奮。

投資人的積極議合力

Climate Action 100+是由責任投資原則(PRI)及全球四大機構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共同發起,爲期5年的大型倡議活動,於2017年12月12日正式啓動。目前全球已有500家以上的投資機構簽署參與CA100+倡議活動,管理資產規模超過47兆美元,臺灣參與簽署的有國泰人壽及國泰投信。CA100+將溫室氣體高排放量的全球前100大企業列爲優先議合對象,另外,也與極有機會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或是面臨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企業進行議合,目前CA100+已在全球選出167家企業,亞洲企業有33家,其中3家爲臺灣企業─臺塑石化、鴻海及中鋼。此倡議活動希望企業管理階層正視問題,闡明董事會對氣候變遷風險╱機會的職責和監管,採取行動降低整個企業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CFD)框架,加強氣候變遷相關的財務資訊揭露。

臺灣高度依賴出口,出口品項非常廣泛,由於各產業供應鏈客戶端對供應商在企業永續的KPI:環境社會、治理(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ESG)要求越來越高,加上近年來銀行與投資人等資金提供者也越來越重視企業永續,企業如果對於國際快速發展的永續行動趨勢不夠重視,沒有落實產業鏈ESG規定,將來生意訂單很可能受影響資金來源與資金成本也可能承壓,長久下來獲利成長性與永續性自然也會變得不穩定。

山包海的ESG

越廣泛也越聚焦

回顧企業永續發展進程,可以清楚看到上市櫃公司在與監理機關、交易所、客戶、投資人等利害關係人共學精進之下,從早期獲利至上到重視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演進到目前主流說法「企業永續」,其主要精神相當簡單:一個企業要長久存在,最重要的二個任務就是(1)掌握未來機會與(2)因應未來風險。懂得掌握未來機會的企業就能事先準備未來商機,營收穫利便有永續性,而預見未來風險妥適因應,更是企業永續的護身符。一個企業若能將自身ESG仔細檢視,等於做了永續健康檢查,完善商機掌握與風險因應的企業,當然會是投資人、放款者、員工、客戶放心往來的對象。

國際上分析企業永續能力通常用3個構面來檢視:環境、社會、治理,即ESG,對這3個面向優先順序也從過去3個領域彼此兼顧,演進到現在更主流觀點認爲只有在環境保護與社會共好前提之下,企業獲利才能長遠。在這個思維之下,投資人除了過去審視公司治理表現之外,更擴大關心領域到社會(客戶滿意、多元人才人權勞工資安等)及環境(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空氣與水資源稀缺與污染等)。

隨着檢視ESG的分析方法越細緻,企業爲了因應各式各樣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所揭露ESG相關資訊也越廣泛,有些企業永續報告書篇幅甚至膨脹到百頁以上,但是根據國際研究機構分析,全球企業在永續報告書揭露的資訊,許多並非影響企業是否能永續發展的關鍵資訊,客戶、國際ESG評比公司與投資人已經開始要求企業要揭露重大性議題資訊,同時將ESG資訊揭露逐漸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與巴黎氣候協定聚焦,來彰顯企業珍惜環境、與社會共好以及氣候變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