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醫獎落C肝3學者!專家透露與臺淵源...還有1人開會會寫詩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圖/翻攝Twitter@NobelPrize)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今年諾貝爾生醫獎美國病毒學家阿爾特(Harvey J. Alter)、萊斯(Charles M. Rice)與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3人共同獲得,表彰其發現C肝病毒貢獻臺灣肝炎研究權威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受訪表示,這三名學者在C肝研究中分別扮演發現、選殖、找出致病機轉並進行藥物研發的角色,此次獲獎彰顯「科學研究要有長遠基礎」,纔有後來的開花結果

阿爾特是一名臨牀醫師病毒學家,堪稱C肝祖師爺。陳培哲說明,阿爾特原從事B肝研究,在輸血醫療行爲發現非A、非B肝的新型肝炎,等於從不知道病毒、只知道有這個疾病「是最初始、困難的階段」。阿爾特後續蒐集、整理良好的臨牀資料,成爲後續研究的基礎。

至於霍頓選出C肝病毒基因體,研究診斷方法。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客座教授羅時成說明,霍頓利用分子生物技術,用抗體去追尋基因所產生蛋白質,才終於找到一小段DNA,繼續從上下由找尋、拼湊出序列。羅時成說,過往都是先看到病毒,才用分子生物技術找到序列,新冠肺炎也是如此,但C肝則是人類歷史少見「先知道序列,纔看到病毒的例子」。

萊斯也是病毒學專家,其研究確立C肝病毒在肝臟複製,造成臨牀疾病。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退休教授周成功表示,他透過病毒RNA作爲材料打入黑猩猩肝臟,發現黑猩猩血液可以分離出C肝病毒顆粒,且臨牀症狀和人類相同。

有了這樣的模型,就可進一步找出基因中哪些蛋白質可幫助病毒複製、繁殖,進一步成爲標的,就可開發藥物去抑制其活性,疾病獲得治療。

陳培哲也透露三位學者私底下都相當親和,像是阿爾特,文學素養就令人印象深刻,每次只要開完研討會,都會寫英文詩來整理會議內容。霍頓與萊斯更與臺灣有淵源,曾經拜訪臺灣,霍頓更是與臺灣進行檢驗試劑合作,選殖出臺灣的C肝病毒並進一步做檢驗試劑,輸血時可進行篩選,進一步做疾病防治

陳培哲說,霍頓令人敬佩地方不僅於此,傳染病最重要的就是預防,他後期專心做C肝疫苗研發,但C肝病毒變異快且多,至今20多年還未有成果,研究還在持續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