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析大學生網癮成因:用網絡遊戲逃避現實是關鍵

隨着互聯網普及化娛樂電子化,使得網絡遊戲蓬勃發展。網絡遊戲玩的人多了,問題也就逐個開始出現了,其中不乏指責網絡遊戲給青少年帶來危害的。網絡成癮,遊戲是次要的,是外因,孩子的內心纔是主要的,是內因

近日在華工廣州學院精彩舉辦。講座針對部分學生喜愛網絡遊戲,並且出現了不能自控現象,闢析了“網遊”的心理成因、表現、危害以及如何自我調節作出了深入分析和具體指導,備受同學們歡迎。

同學們爲了緩解壓力,解除疲勞,在課餘飯後選擇玩遊戲,這本身沒有什麼錯,但問題是部分同學出現了“欲罷不能”的現象。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想象呢?”該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負責人高蘭副教授首先向同學分析了部分學生沉溺網遊甚至出現網遊成癮現象的原因。她認爲,網遊設計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好玩、新鮮、刺激。某網絡遊戲開發商和設計人員曾說過“不能讓人上癮的遊戲就不是好遊戲”。這真是一語道破天機,遊戲開發商就要追逐最大的經濟效益目標自然是讓更多的人一旦玩上便欲罷不能,這就滿足了青少年強烈地好奇求新的心理。再加上大學生學習生活艱苦枯燥,部分同學獨立性差、自控能力低、手機使用方便等因素特點,如果長期尋求玩手機遊戲計算機遊戲,就會讓這部分同學“欲罷不能”,極易“中招”。

原因之二,高老師認爲部分同學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和危機。例如學習上的、情感上的、人際關係上的,有些心理上還不成熟的同學感到難以應對,往往就選擇逃避現實的方式,形成逃避心理,因此也容易“中招”,產生網遊依賴。

原因之三,據調查表明,大一網癮發生率比較高,主要是有些學生覺得進了大學可以鬆口氣了;有的對新環境不適應,過於內向,不善於交往,感到孤獨,繼而也轉向網遊,躲避現實人際交往中面對面帶來的壓力;有些同學對新的學習方法、新專業課程不適應,覺得功課太難,或前途渺茫等進而也轉網遊而“中招”。

接着,高蘭老師從網遊成癮的表現、發展過程與網遊成癮的機理做進一步闡述,她指出,大一學期以後是非網絡遊戲成癮學生與網絡遊戲成癮學生的分化階段。非網絡遊戲成癮的學生純粹是爲了娛樂和了解而玩遊戲,會適可而止。而成癮學生卻沉迷其中,樂不思學,遊戲的樂趣和駕輕就熟的遊戲技能使他們很容易放棄艱辛的學習,由於學習挫敗,情緒悲觀失望,逐漸自我封閉,玩網絡遊戲成了排解煩惱、憂鬱的工具,大二下學期以後是遊戲成癮學生定型階段。高老師還結合對華廣學生有關調研的詳實數據,從大學生網絡遊戲成癮的社會心理原因出發,分析了個人對環境誘導易感性、不適宜的角色學習、自身行爲的錯誤歸因方面的影響因素。

講座的最後,主講人高蘭老師對網絡成癮危害性、網癮診斷標準、網癮的心理干預等方面也作了具體指導,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對網遊的理性認識。“如何避免網遊成癮呢?”高老師建議,大學生要做“網遊”的主人而不是做“網遊”的奴隸。網絡是把雙刃劍,網遊成癮是 “對網絡的過度而錯誤使用”的結果。

其次,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學生個體本身就是內因,部分學生對網遊上癮,是出於一種內部動機的驅使。例如,對遊戲本身的癡迷和熱愛。所以要真正地激發和培養學生求知慾望和學習的內部動機,並不斷予以強化。預防成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個人人生規劃。有目標,有方向,纔能有動力,有計劃地安排好自己的大學生活,那些不知道在大學幹什麼,很容易與學業發生衝突甚至荒廢學業,人際交往退縮的、沉迷網遊的同學正是目標丟失的同學。對於被“網遊”所控不能自拔的學生,高老師建議,需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採用評價、診斷、治療計劃、干預、評價等認知行爲療法步驟矯正,如果同學們在擺脫“網遊控”的自我調試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後可以求助心理老師的幫助。

同學們深感受益匪淺,很對同學表示對網絡過度使用的危害和“網遊”現象有了較客觀的認識。一位大一班級學生心理委員說,想要根據老師建議的方法,形成幫扶小組嘗試去改變宿舍存在的不良網遊行爲。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