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首例!動物園羽化唯一雌雄同體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

津田大頭竹節蟲。(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下同)

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照養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族羣,於9日首度羽化了一隻極爲罕見「雌雄同體」的成蟲,被列爲Ⅱ級保育類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從若蟲長到成蟲通常要經過六次蛻皮,且翅膀短不會飛,因此族羣分佈相當侷限,由於目前全臺灣尚無相關的研究紀錄,這隻個體的出現令照養團隊非常興奮!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族羣在臺灣只分佈於綠島恆春半島終生棲息在林投樹叢,牠們體型比一般竹節蟲粗壯,體色近似林投葉,白天休息時肢體收攏並貼服於葉鞘,所以很不容易發現其蹤跡;夜間是主要活動時段,並以林投葉爲食。

每當遭遇敵人威脅時,津田氏大頭竹節蟲就有一套很有效的禦敵機制,牠們會從前胸背板兩側腺體噴出汁液,而且噴射的方向可隨着天敵的位置而轉變,乳白色的汁液含有獼猴桃鹼(actinidine),聞起來像薄荷味,也有人覺得像牛奶腐敗的氣味。除了擅長僞裝之外,也顛覆了動物傳統的繁殖方式,一般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行「孤雌生殖」,族羣的樣貌宛如傳說中的「女人國」,甚少出現雄蟲

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是指雌蟲不用經過交配過程產下未受精的卵即可孵化,繁殖出來的子代性別,幾乎清一色爲雌性。臺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在照養「津田氏大頭竹節蟲」的過程中,曾經有過羽化出3次雄蟲的紀錄,根據保育員觀察,雄蟲的體型較雌蟲小(約雌蟲的2/3大),腹部末端有類似雄性把握器的生殖器官

▲臺灣首度羽化了一隻「雌雄同體」的成蟲。

9日中午羽化的這隻個體,在「若蟲」階段時,保育員就發現牠的體型較同期的個體小,猜測牠極有可能會成爲動物園紀錄上的第4號雄蟲,沒想到等牠羽化之後,由背上長度不對稱的翅膀,及腹部末端同時擁有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等特徵,推論這隻個體是一隻極爲罕見「雌雄同體」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臺北市立動物園養育過3只雄蟲,但目前仍不清楚雄蟲發生的原因,雖然有紀錄到交配行爲,但是牠們在族羣遺傳結構上擔任的角色仍舊有待研究。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族羣中,雄蟲的翅膀長度相對雌蟲的翅膀較長。

▼更多精采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