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太慢、太老」 業內人士剖析臺積電赴日設廠兩大不可能

臺積電赴日設廠傳聞不斷。(圖/資料照)

記者周康玉臺北報導

臺積電赴日設廠傳聞不斷,先有傳聞指臺積電要赴日設立先進封裝廠,又有一傳聞指出,臺積電其實要在關東茨城縣設先進研發中心業內人士認爲,這兩者可能性都不高,但後者可能性更低。

中美貿易戰持續,身爲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地位越顯得重要,去年初《讀賣新聞》曾透露,日本政府有意邀請臺積電赴日設廠;日經陸續報導相關傳聞,直到去年底,《日經》報導,日本政府未放棄邀請臺積電到日設廠。近日則有兩傳聞,一爲《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要赴東京設先進封測廠,另一則《日刊工業新聞》報導,臺積電要在茨城縣筑波市新設先進技術研發中心。

業內人士分析,日本在半導體發展有兩大弱勢,首先是製程發展上效率差、研發速度慢;另一則是人才老化

日本在半導體制程進展方式與臺積電大不同,會有一組人獨立做先進研發,例如在東京、橫濱等設一經濟研發總部,成功後先試產技轉(transfer)到相距遙遠的廠區,速度會慢很多,一個製程節點(node)至少要2年、3年以上。

相對臺積電,因爲研發中心就在母廠區旁邊,一邊研發同時,廠區人員也必須一同在旁tune(調整),一年半到2年以內就會推進一個製程。「研發還在切菜時候,母廠的人就在旁邊看、邊看邊學主廚一把食材端出去,母廠半年內就可把滿漢全席做出來。」加上臺灣比日本、歐美工時長,這也是爲什麼臺積電逐漸超越英特爾原因

第二是日本人才老化。從近幾年國際論壇半導體技術發表場合中可觀察出,日本投入半導體的高級人力正在變老、變少,在大學當中研究半導體的學者也不像往年多,人才質和量都不足。

業內人士表示,半導體還是學研基礎,一般高級研究員會在30歲到50歲、也就是青壯期做出尖端研究,年老的學者或研發人員很難有這樣的爆發力。此外,現在日本臺面上的半導體大企業已屈指可數,只剩下Sony和東芝,企業競爭力弱,會投入的學生自然就少,這是半導體業很自然的現象,且此現象已累積十多年,「日本半導體的黃金時代已過」。

業內人士分析,根據上述兩點,臺積電有可能考慮地緣政治風險,在日本設置特殊、冷門製程研發中心,但如果是爲了下一世代的製程,等於把賭注放在日本,臺積電不太可能會做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