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財經:紫光要並聯發科有三大挑戰

上海第一財經認爲,中國紫光要並臺灣ic設計業聯發科,有三大挑戰必須克服。(圖/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張煌仁臺北報導

這3年來,用17億美元收購展訊,9億美元收購銳迪科,25億美元收購華三,38億美元入股西數,6億美元收購臺灣力成,在資本併購市場上,中國紫光成爲了2015年積體電路產業中最爲「瘋狂」的投資者。紫光掌舵人趙偉國甚至還放話,若臺灣法令開放,將會立即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見面,商討合併的事項。對於趙偉國點名合併聯發科,上海第一財經直言,其中還有三大挑戰待解決。

上海第一財經報導中表示,事實上,通過快速併購,紫光目前已經成爲大陸積體電路產業上的龍頭企業。而在業務上,紫光旗下子公司也形成了對包括聯發科等臺灣企業的衝擊。所以,要依照趙緯國的想法,把聯發科、展訊、RDA一旦合併就能超越高通,就可以是個合作賺大錢機會。但有三大挑戰必須要突破

第一、雙方業務高度重合上海第一財經指出,從業內企業的整合、到產品上的較量,再到人才上的挖角大戰,展訊和聯發科之間似乎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所以,有學者認爲,當前大陸半導體產業大發展的時機尚不成熟,趙偉國的表態,更多隻是爲了敦促臺灣半導體產業實行更開放的政策。即便紫光真有此意,但展訊與銳迪科的產品線與聯發科高度重合,雙方若真走到那一步,合併後的整合將異常痛苦。

▼聯發科的主要業務與展訊有大規模的重疊,因此,上海第一財經認爲,兩者合併後將會有很大的問題需要解決。(圖/本報資料照片)

另外,除了業務上的正面交戰,還有人才的搶奪。在紫光完成對展訊的收購後,業內就有傳聞說,展訊看好臺灣半導體產業鏈人才完整,將赴臺廣招人才。透過獵頭公司以大陸晶片廠S公司爲名,向高通、博通英特爾等在臺設立的公司,以及聯發科、晨星本土IC設計大廠工程師展開獵才動作。未來若真的合併後,依過去的經驗來看,有一波裁員的狀況絕對是免不了,再加上需要時間進行文化的融合,最後是否能發揮會1+1大於2的情況,還有待考驗。

第二:IC設計業仍是兩岸禁區臺灣目前雖然已經向大陸開放了IC封裝、測試等產業鏈入資,但IC設計業一直是「禁區」。比如說,此前臺灣已經允許大陸資本在臺投資封裝、測試等產業鏈,也允許臺灣12寸晶圓廠前往大陸投資建廠,但到具體的項目上卻是設立重重關卡

另外,過去紫光展訊也曾經申請在臺灣設立分公司,也被臺灣乾脆俐落的否決了,理由是擔心人才流失。但是,紫光的主要競爭對手聯發科,在大陸可以說是暢行無阻。這才使得趙偉國曾經在一場內部交流會上表示,要向臺灣施壓,開放晶片產業,否則應禁止既是臺灣品牌又是臺灣製造的晶片及其相關產品在大陸銷售。

不過,上海第一財經也指出,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就表示,之前包括聯想收購黑莓、中國企業收購AMD等多個傳聞之所以不被業界看好,原因就是安全。黑莓雖然江河日下,黑莓手機卻是美國甚至許多歐洲國家軍方的主要供應商,AMD的X86技術也是美國政府嚴格禁止向中國出售核心技術。所以,從這角度看來,對於敏感產業,不管是區域還是國家,併購仍需要突破較多困難。

第三:市場變化較快從外部環境來看,積體電路產業仍然是一個「燒錢」的行業。2015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長明顯放緩,同時PC市場也持續低迷,晶片巨頭高通和英特爾分別面臨業績下滑困境。而聯發科、展訊的加入,使得價格戰進一步激烈,並且持續拉低行業毛利率

▼上海第一財經認爲,即便臺灣對於半導體封測開放陸資參股,但是對敏感的ic設計業仍然堅持不開放。圖爲中國紫光董事長趙緯國(左)與力成董事長蔡篤恭。(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此當下,除了許多二線廠商已經開始撤退並且尋求出售之外,龍頭廠的高通也宣佈了一系列戰略調整計劃,其措施包括裁員、加強投資管理、引入新董事等,同時明顯加速新興業務落地。英特爾的注意力,現在也聚焦到資料中心、物聯網等新興領域。

因此,上海第一財經指出,目前對於紫光質疑最多的仍是創新能力得部分。資本的併購暫時並未爲紫光帶來行業地位上認可,而如果沒有持續創新,紫光背後的積體電路產業鏈則很難有持續的發展。

資訊恐慌症發作?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快速補給→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

一秒掌握世界大小事「ETMetro捷運報APP」離線看不斷線→iOS:https://goo.gl/Dz9IsFAndroid:https://goo.gl/lY8HnE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