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宋慶齡故居變倉庫 名人故居爲何淪落至此?

*名人故居現狀*

1、 上海宋慶齡故居變倉庫

2、 北京三成名人故居變大雜院李大釗故居、林海音故居榜上有名)

3、 北京整改陳獨秀故居等9處被佔文物

4、 上海:名人故居"掛牌"出煩惱 (張愛玲故居有外人住)

5、 參觀名人故居該收費嗎? 參觀烈士墓園 如此收費合理嗎

一、 上海宋慶齡故居變倉庫

宋慶齡重要故居——桃江路45號卻殘破不堪,命運堪憂,亟待有關部門採取應有的保護措施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俞亮鑫) 淮海中路上海宋慶齡故居近日修繕一新後重又對公衆開放,社會反響熱烈。但宋慶齡的另一處重要故居——桃江路45號卻殘破不堪,命運堪憂,亟待有關部門採取應有的保護措施。據上海宋慶齡研究會常務理事王志鮮介紹,此處的歷史文化保護價值不亞於淮海中路宋慶齡故居。

英式別墅 民工宿舍

昨天,記者在王志鮮陪同下實地踏訪,發現這幢原本精緻的兩層樓英式花園別墅,竟變成了堆放木材、鋼材、水泥建築材料的倉庫以及民工宿舍,原先碧綠的草地已被水泥地取而代之,牆角還散發出騷臭的尿味。別墅四周有隨意搭建的簡易工棚,一臺水泥攪拌機緊挨着別墅的東窗,不遠處又有一個油漆倉庫,透出一股難聞的氣味。別墅南側被堆滿建築材料的倉庫遮住了一半,只露出3個尖尖的紅瓦屋頂

年久失修 潮溼破爛

由於年久失修,別墅內一股潮溼的黴味,到處是破爛的地板、木門、木窗……從門縫往裡看,室內隨意分割,變成了擁擠的民工宿舍。一位身穿“徐房建築”工作服的工人告訴記者,吃住在此的民工共有40多名。出太陽的日子,別墅四周便懸掛起民工洗滌的衣服和牀被。

抗戰勝利 回滬入住

記者隨後致電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參事楊小佛,這位80多歲的老人是當年被特務暗殺的楊杏佛的兒子。他說,宋慶齡在抗戰勝利後的1945年11月8日,從戰時陪都重慶返回上海就住在這裡,一直住到1949年春天搬往淮海中路1843號故居。當年,他曾多次前去看望宋慶齡,還看到宋慶齡的“福特”車也停在這裡。解放戰爭時期,宋慶齡的許多重大活動都在這裡進行的。楊小佛老人此前也聽說了這處故居的現狀,一直呼籲保護。

革命活動 在此開展

據瞭解,宋慶齡在桃江路45號故居,將保衛中國同盟遷到上海改名爲中國福利基金會,致力於支援解放區及各項救災工作和兒童福利工作,在這裡,她先後創辦了兒童福利站、保健站、閱覽室、識字班以及第一個兒童劇團等。爲支持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宋慶齡在此募集了大批醫療器械、藥品及其他物資支援解放區。同時,她以大無畏的精神揭露當年蔣介石政權的腐敗和殘暴,駁斥他們對共產黨和解放區的誹謗。在宋慶齡來往書信中,有大量以此爲通信地址(原名靖江路45號),如與印度前總理尼赫魯等國際知名人士的來往信函。即便在遷入淮海中路寓所後,宋慶齡還在這裡接待過許多海內外友人。

據宋慶齡研究專家介紹,許多海外華人、臺灣同胞、國際友人和專家學者,對於桃江路45號這處故居的關心程度,一點也不亞於現已作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宋慶齡淮海中路故居。如何保護這處宋慶齡故居,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並刻不容緩。

圖爲大刀王五故居 攝影 本報記者黃亮

■北京三成名人故居變大雜院

北京市政協文史委將“加強北京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作爲去年的重點調研課題,調研結果顯示,308處故居的分佈很不均衡,西城區東城區數量較多,各有101處;宣武區有95處;崇文區最少,只有11處。從建築類型看,北京四個城區的名人故居主要是傳統的四合院,少量是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築。

調研報告還指出,名人故居的保護現狀不容樂觀。據統計,已拆除的故居有98處,佔調查故居總數的31.81%。此外,還有三成的故居年久失修,成了大雜院,院內私搭亂建現象嚴重。

崇文區西半壁街13號院是當年大刀王五的鏢局和內宅,而且是北京唯一現存的鏢局,但現在私搭亂建的房屋破壞了大院原有的格局,幾十戶居民擁擠着住在這個大雜院裡,泡菜壇、空酒瓶、舊花盆堆在地上,電話線、晾衣繩把院內的上空織出一道道網格,老房子的屋頂上,一蓬蓬的衰草顯示着這裡的殘破。

“我11歲搬來的時候,前院鏢局的馬棚和餵馬的馬槽都有,後院的一排房子是放鏢的,我們騎着車滿院子跑。”住在這裡的張大媽說,後來,搬到大院的人越來越多,房子不夠住,一間間簡易平房搭了起來,房與房之間的過道只能容下一個人通過。

■掛牌是名人故居保護的有效途徑

去年11月,參加調研的委員和專家在調研報告中建議,結合歷史文化保護區和老胡同街區的保護整治工作,爲一批名人故居掛牌。同時,可選擇一些沒有被劃爲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名人故居又比較集中的老胡同街區掛一批名人故居的說明牌,所掛標誌牌應採用中英文兩種文字說明。經過篩選,專家提出了第一批共50處搶修和掛牌的名人故居名單。記者看到,李大釗故居、林海音故居和大刀王五故居都榜上有名。

“因爲根據國內外經驗,掛牌是保護名人故居的有效途徑之一。”文史委副主任匡國良認爲,這樣,名人故居的歷史價值就可以爲人們所瞭解,從而達到保護的目的。專家還建議挑選一批人物影響較大、故居保存現狀尚可、投入適量資金即可修復的名人故居,進行搬遷騰退和修繕,在基本不改變原有使用性質的情況下,早日對社會開放。

梁啓超故居:

位於東城區北溝沿衚衕23號,屬於區級文保單位,現在爲單位宿舍。這是梁啓超先生在 北京 唯一保存下來的故居,建造年代爲清晚期,院落爲東西兩列多進四合院,東部爲住宅,西部爲花園。目前西側院的廊子依稀可見,但非常殘破。北部蓋了很多民房,假山疊石已經無存。專家建議對梁啓超故居進行搶修。

蔡鍔故居:

位於西城區棉花衚衕66號,屬於普查項目,現爲單位宿舍。這裡是蔡鍔將軍1913年到1915年被袁世凱軟禁時的住所。故居坐東朝西,由前後兩院組成,大門內有影壁,房屋由迴廊連接,基本保持原來的格局。專家建議對蔡鍔故居進行搶修並掛牌。

林海音故居:

位於宣武區南柳巷42號,去年8月,在市政協文史委員會的建議下,林海音故居被保護下來。林海音是長篇小說《城南舊事》的作者,小說中有一些場景描述的就是這裡。林海音故居近700平方米,爲老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現在院子的格局保存基本完好,五間近4米高的北房都是老瓦,但院裡3棵參天的大槐樹被搭建的小廚房包圍。專家建議對林海音故居進行搶修並掛牌。

北京整改陳獨秀故居等9處被佔文物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八日電 繼上月末七處被佔用的頂級文物保護建築被下達限期整改令後,八日,北京再次向陳獨秀故居、古觀象臺等九處被佔用北京市文物保護建築下達限期整改令。整改令用官方文本罕見的嚴厲口吻,要求文物佔用者必須在一年內拆除私搭亂建的建築,排除安全隱患,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此次被要求整改的九處被佔用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故居,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臺、始建於明朝的北京古觀象臺,全國罕見的明代皇家御用冰窖雪池冰窖,明清兩代皇家倉庫、全國僅有歷史倉廒實物南新倉以及拈花寺、嵩山寺及智珠寺、原中法大學、法國郵政局舊址、地安門西大街一百五十三號四合院等九處市級文物建築。

據瞭解,這九處文物建築被單位和居民不合理使用,導致古建築嚴重破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主要問題包括:年久失修,破損嚴重,私搭亂建非文物建築,電線線路老化,通道堵塞,缺乏消防避雷設施等。

記者注意到,“整改令”上多次出現“責令”、“限期”、“追究法律責任”等嚴厲措辭。據有關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副市長張茅等主要領導這次對整改的決心非常大,專門召開三次市長辦公會議研究這問題,決心在奧運之前徹底解決文物隱患。

“北京已三次被要求到聯合國遺產大會上解釋建築保護問題”,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孔繁峙說,“北京文物建築一旦出現問題,就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要承擔歷史的責任,同時會造成巨大的國際影響,因此此次大規模整改絕不是權宜之計。”

上海:名人故居"掛牌"出煩惱

“掛牌”是名人故居保護措施中最常見的一種,也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關注。然而,在掛牌的同時,一些矛盾也凸顯出來。專家認爲歷史文化名人故居的保護是個細活,不只是掛個牌子而已。

上海在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許多文化名人曾在這裡生活和工作過。如令人矚目的靜安區四明村,在這118幢房子裡,曾吸引了大批文化名人入住,其中有思想家章太炎、文學家周建人、詩人徐志摩陸小曼夫婦、電影演員胡蝶、書畫家高振霄、來楚生等。1929年3月29日,印度詩人泰戈爾訪問上海時就住在徐志摩家。去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市文管委和靜安區政府一口氣就爲曾入住過的郭沫若、茅盾、丁玲等11位名人故居掛了牌。徐彙區也是個名人集聚的地方,據瞭解,現已掛牌的名人故居有黃興、張瀾、趙丹、胡風、蕭軍蕭紅田漢等。

難有確切的住址

這些掛牌故居除了極少數已開發、改建成爲紀念館外,80%以上仍由居民居住。星移斗轉,當年的左鄰右舍早已幾易其主,講不清名人當時究竟住的是哪一間。徐彙區永嘉路371弄掛着一塊銅牌:“田漢寓所,永嘉路371~381號,二十年代曾在此居住。”前後相差10個號碼。問居民,有人說是371號的一間三樓小閣樓,也有人說是375號後門,莫衷一是。張愛玲在常德路195號整整生活了7年,在這裡,她寫出了《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等代表作。但到底是5樓還是6樓,一直有着分歧。

找到地方難進門

即使找到了地方也難以踏進門,原因是會打擾居民的正常生活。靜安區文物管理所的夏志平說,掛牌行動得到了居民的支持,他們以住名人寓所爲榮,也更有責任心看管好房子。但是“粉絲”常常來參觀,給他們生活帶來不便。如爲阮玲玉故居掛牌時,正趕上紀念電影百年和有關阮玲玉影視劇播出,經常有慕名者前來參觀,住家感到厭煩。張愛玲舊居現一位老太獨居,子女擔心參觀者多,老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現居住在蕭紅、蕭軍舊居的主人是位熱心人,當遇上參觀者,會聊上幾句。但要到房間裡看看拍照,他會婉言拒絕:“裡面的擺設跟蕭紅、蕭軍一點關係都沒有,拍了也沒什麼意思,如果要參觀的話外面看看也就可以了。”

專家的幾點建議

掛牌這個行爲就是以文物的形式把名人故居保護下來,這一做法還會繼續下去。專家提議:對名人故居的保護要分類、分層次,有說法。在《文物法》中,名人故居的保護是不列在其中的,因此儘快將名人故居的保護列入文物法範疇內,是當務之急。

同時,對名人故居要分檔、分類,如哪一級名人故居該改建成紀念館,哪一級只需掛牌。徐彙區文物管理處定的標準是“誕辰百年”、“某一領域領軍人物”,此標準能否在全市推廣。另外,爲了不讓名人故居僅成爲一種空乏的概念,而是有實實在在的文化內涵,對已掛牌、但還是居民居住的名人故居附近,可以做一些相應的文字宣傳、搞些雕塑等,使之更形象化。如能不能在周信芳故居周圍的圍牆上,創作一些浮雕;在張愛玲故居附近建個懷舊小咖啡館,讓參觀者能在張愛玲家樓下喝咖啡,感受她當年的生活氣息。

保護名人故居存在諸多難題,但參觀名人故居該收費嗎?

部分名人故居門票價格如下:

1、魯迅故居 80元

3、胡雪巖故居 20元

5、周恩來故居 20元

7、紀曉嵐故居 6元

9、茅盾故居 10元

2、郭沫若故居 15元

4、毛澤東故居 免

6、王羲之故居 30元

8、梁啓超故居 5元

10、朱德故居 30元

參觀烈士墓園 如此收費合理嗎

參觀名人故居,該不該收門票?    該收,故居需要錢保護。但門票不宜超10元    不該收,用納稅人的錢去保護。    免票,天經地義。否則後代如何學習名人。    無所謂,反正貴就不去了。

投票結果 】 本投票起止時間: 12-13 至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