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經濟不壞 美國沒那麼好

旺報社評

5月大陸出口衰退7.5%,終結了連續兩個月上揚的走勢,主要是歐美景氣復甦不如預期,外部需求大幅減弱之故。大陸疫情解封后,製造業PMI一度彈升至景氣榮枯線50之上,表現優於歐美,但4月反轉跌破50,5月再滑落至48.8,顯示製造業景氣尚未擺脫收縮困境,連帶壓抑了廠商的投資意願。

全球需求萎縮低靡

經濟動能三大引擎,兩具運轉出現雜音,引發外界疑慮,甚至有幸災樂禍之人,認爲大陸經濟外強中乾,第一季好表現只是曇花一現。不過,也有另一派學者認爲,在全球需求萎縮低靡之際,出口衰退與投資放緩,並非大陸獨有,相較同類型出口導向國家,大陸表現其實並不差。

以韓國爲例,5月出口年減15.2%,衰退幅度是大陸兩倍,且連續八個月負成長。受惠中美貿易戰而快速崛起的越南也出現連三黑,今年前5月衰退11.6%,同期,大陸出口還成長0.3%。更不用說,疫情期間靠出口撐住經濟的臺灣,自去年9月開始衰退,迄今已連九月衰退,今年前5個月衰退高達16.9%。

上述例子清楚說明,大環境不佳是大陸出口衰退主因,其中又與歐美景氣嚴重下滑有關。細看大陸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額可以發現,今年前5個月,大陸對第一大貿易伙伴東協出口不減反增8.1%,若擴大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粗估成長高達15%,對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則衰退4.9%,對第三大貿易伙伴美國衰退更高達15.1%。

這些數據的背後顯示,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大陸爲降低風險、避免受制於歐美可能的制裁影響,開始加緊腳步調整對外出口結構。從過去仰賴對歐美出口,逐步往東協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靠攏,並在此中尋找最適的平衡點。這樣的調整,讓大陸出口在這一波全球經濟亂流中,儘管仍受到歐美波及,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支撐下,仍有相對穩定的表現。

除了對外出口結構調整,大陸內部經濟結構轉型也沒有停歇,今年第一季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終於回到67%,再度成爲驅動經濟增長的主力。世銀最新公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從1月預估的4.3%,大幅上調至5.6%,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印度6.3%,就是看好內需消費及服務業強勁復甦,將帶領大陸經濟脫離低迷泥淖。無獨有偶,OECD也認爲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5.4%,同樣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印度6%。

不能忽略長期趨勢

對比大陸經濟的好表現,美國仍受通膨、升息、信貸緊縮等不確定性因素干擾,暫時無法擺脫經濟衰退陰霾。世銀預測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1.1%,2024年將下滑至0.8%,OECD的預測值分別爲1.6%、1%,和大陸5%左右成長率有明顯的落差,即使跟自己過去幾年相比,如2021年5.9%、2022年2.1%,更是每況愈下。弔詭的是,面對此消彼長的趨勢,許多人看好美國經濟,對大陸則感到悲觀,甚至認爲中國經濟總量趕超美國時間會大幅延後,令人費解。

美國正聯合盟友對大陸發起圍堵策略,無論是「小院高牆」或「印太經濟架構(IPEF)」,都對大陸經濟增長帶來一定壓力,不但出口受到衝擊,爲因應美國策略而必須調整經濟及產業結構,勢必增加企業生產與交易成本,連帶壓抑大陸經濟表現。不過,必須提醒的是,過度重視短期現象,容易忽略長期趨勢,而犯了「近因偏誤」的毛病,可能招致嚴重的誤判,必須謹慎。

對於臺灣來說,面對中美長期競爭格局,更要審慎思考自身定位問題。民進黨一面倒傾向美國,拒絕正視兩岸經貿緊密連結,刻意忽略大陸經濟長期發展動能,臺灣經濟將走向死衚衕,失去大陸這個最大出口市場,不僅廣大臺商會受到嚴重衝擊,也不是市井小民所樂見,更不符臺灣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