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中國是怎麼變成任人宰割的肥肉?──未酬邦國中興之55(朱偉嶽)

一幅描述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折箭教子」故事,反映了蒙古族發展歷程。(新華社)

馬可波羅於公元1276年時正在中國,遊記中沒有這些悲壯的故事。事實上馬可波羅並不是最先來中國的歐州人,在公元1246年,天主教宗即曾遣人到達蒙古,但馬可波羅寫了遊記,倒是第一個寫東方遊記的歐洲人。

《馬可波羅的遊記》是歐洲印刷時代未展開前的暢銷書,不僅激發了哥倫布(公元1451~1506)、麥哲倫(公元1480~1521)、達伽馬(公元1469~1524)等航海探險家東進的熱情,還爲歐洲開啓了一扇觀望東方的大門。從正面看,或影響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諸項偉業;從另一面看,通過這扇門,看到的是高掛在東方的一塊大肥肉,歐洲的各大國小國,都要前來咬一口,吃一塊。

奇怪的是,以華夏中國之人衆,生活之繁富,怎麼變成一塊任人宰割的大肥肉了呢?有論者指稱,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初,杯酒釋了兵權,並定下了禮待文人士大夫的規矩,故歷北宋、南宋320年,文臣被殺者僅有被金朝人封爲楚皇帝的張邦昌一人,而且張邦昌也是在很勉強的情況下,被南宋高宗賜死。這重文輕武乃成爲傳統,一直到民國時期,還常聽到「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俗話;對當兵從軍的人,說是「吃糧」,其意是生活困難了,到軍中去吃口飯之意。

既然重文輕武了,其優點或逼出來箇中國人愛好和平的稱號。而且古之中國農業社會,普遍是宗法社會的自治狀態,縣政府的衙門裡,有少數衙役,沒有現之警察,也看不到任何兵丁。據現知名歷史學者許倬雲說,他父、祖輩時期的無錫,200年內沒見過軍人。當然全國還是有兵丁,但都集合在不多的屯兵點,故全國各處,大多皆處於無兵狀態,乃被具有開拓性或競爭性的歐洲,視同肥肉一塊,爭先恐後前來掠奪了。

試看英國,日前(2022.9.8)伊莉莎白二世辭世,她的兒子們甚至女兒參加葬禮,皆以軍人的身分穿軍服出席。那傳承英國併發揚光大的美利堅合衆國,高舉着民主、自由、人權大旗,卻把一個國家打造成「軍工複合體」。

「軍工複合體」是指一個國家的軍隊,和國防工業及該國的政治人物及企業主們的利益,緊密結合而成共生狀態。軍隊仰賴私營企業提供軍火給養,這些企業造就了大量就業機會及科技創新,自然爭來了選票,乃可遊說國會議員或主政人士,以聯合壟斷分式,提撥預算訂購給養軍火。但問題是任何軍火,都有使用年限,商業社會講究競爭和效率,促進軍火更新的最好辦法,就是戰爭,戰爭是促進軍備更新進步的春藥,於是,在民主、自由、人權的大旗下,美國主導了太多次戰爭。

就以首先提「軍工複合體」這名詞的艾森豪將軍言,他是二次大戰中美國的英雄,他曾擔心美國變成「軍工複合體」,但自二戰以來的發展是,美利堅合衆國自二戰以後至今的77年間,計發動戰爭83次,平均每年一次以上;尤其自公元1974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輸出石油皆以美元計價以後,美元幾乎成爲世界的貨幣,於是美軍作戰所需軍費,就自行印製鈔票解決,而美國的鈔票,事實上是美聯儲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或譯美聯準會) 的一張債券,美鈔和黃金脫勾以後,可以看作是一張白條,但你向OPEC買石油時,一定要用這白條結算,而白條的印製權在美聯儲手中。

打仗了要花錢,就印白條,世界各國非用石油不可,乃用各種貨物來換白條,美國開戰所需的國防軍備物資,就因有白條作後盾而快速備齊了。也有不打仗時自己要用錢怎辦?美聯儲就提高存款利率,國外掌握白條的人爲賺取利息,很多就把白條存回美聯儲套取利息;而美聯儲呢,就把這存回來的資金,又貸供國內工商業使用。

但國外的白條一旦離開,往往造成該地區經濟蕭條,產業破產;於是美聯儲就把他人存儲在他手中的白條放出,到那產業破產之地,買下那些有價值,但已跌至地板價的工廠或企業,許多經濟專家稱這種神操作爲「割韭菜」或「剪羊毛」,倒很傳神啦。

想想元朝的蒙古人,騎馬主要爲放牧的需要,不放牧了,變爲日行數百里,來去如風的勇士,東征西討,少有對手,以南宋之繁盛,亦獻表稱降,整個南宋的財富,皆歸其所有,是一個越打仗越有錢的典範。蒙古真是一個遊牧社會的「軍工複合體」。

今之美利堅,豈輸蒙古;蒙古人常以屠城震懾對手,美國則多以反「民主、自由、人權」的大帽扣在對手頭上,高高站立在道德制高點上,事實上是隱藏在後面「軍工複合體」的共生者獲益。美國能以每年都打仗,打個沒完,而越打越強盛繁榮,一如遊牧社會蒙古鐵騎之攻略搶奪,「軍工複合體」像是根本原因。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