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臺版穹頂之下 誰來關心

針對PM2.5濃度居高不下,社會各界疑慮其實況恐怕比預判更爲嚴重,但具體對策如何迄今仍不明朗。世界衛生組織將其認定爲第一級致癌物質;在臺灣肺癌已成爲排名第一的癌症死因

問題早在民國100年就引起監察院重視,筆者在擔任監委期間曾進行調查研究,鑑於問題日趨惡化,在此提出分析及建議:

1、目前國內細懸浮微粒PM2.5來源可區分爲來自境外境內產生兩種:境外主要系來自大陸所形成之沙塵暴及其他污染源,對臺灣細懸浮微粒濃度構成的比例約可達30%以上。至於境內細懸浮微粒濃度增加的來源則有固定污染源(如鋼鐵業、電力業及石化業等排放)及移動性污染源(如汽、機車排放)兩種。

2、世界衛生組織認爲空氣污染是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環境風險,若能降低空氣污染程度,就可減少罹患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及肺癌人數美國心臟協會表明,懸浮微粒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死亡率增加。國內研究也顯示,沙塵對46歲以上心臟疾病、65歲以上嚴重呼吸道疾病、輕微呼吸道疾病之急診人數均有影響,也與氣喘住院率、過敏性鼻炎結膜炎門診病例數等增加相關。

3、關於PM2.5對人體健康影響,2002年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一篇空氣污染研究結果顯示,該研究選擇美國51個都會區,合計50萬名民衆資料分析,經年齡、性別、教育、吸菸、及其他風險因素調整後,發現PM2.5與肺癌死亡率之相關性爲:大氣中PM2.5濃度每上升10μg/m3,肺癌死亡率約增加8%。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4、行政院應督促衛福部環保署科技部,就PM2.5對公共衛生及人體所產生之不良影響,與中研院國衛院等研究機構共同合作,進行長期研究。國科會資料顯示,96至100年有關PM2.5細懸浮微粒研究經費件數統計,「自行研究」部分經費支出,「補助研究」部分平均爲997萬元(佔總經費支出之0.5%)、共8件(佔總件數之0.04%),比例均甚低。

5、環保署應儘速針對PM2.5濃度提升,對民衆發佈健康警訊作業程序,並與教育部共同研議,對中小學生設定停課濃度標準等具體作爲,但此一任務迄今尚未完成,各校仍無所依循。

6、由於臺中火力發電廠系以燃煤爲原料,其排放廢氣具有高濃度之細懸浮微粒問題,臺電及中油公司應對其所屬發電廠、煉油廠落實空氣污染防治。環保署亦應對麥寮六輕等工業區及其周遭區域空氣及環境進行定期檢測,持續加強改善空氣品質;並於中央山脈西側和雲嘉南等地廣設空氣品質監測站,蒐集、分析相關資料,以利籌謀積極對策。

霧霾之害目前已成大陸首要環境污染問題,且引起全球矚目。而臺灣也正面臨空氣中懸浮微粒污染的挑戰,在輿論一片廢除核能聲音中,如何妥慎處置燃煤發電和污染防治,是檢討能源運用和運輸政策的時候了。

(作者爲國立金門大學教授、第四屆監察委員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