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跨科聯手研發「光子刀」對付嚴重心律不整

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亮宇說明心律不整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術。(圖/臺大醫院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嚴重心律不整是心因性猝死的主因,雖可透過心導管電燒治療,但失敗機會不低且有還可能發生併發症。臺大醫院團隊開發「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術」又稱光子刀」,能精準計算投放的劑量與照射範圍,搭配影像導航系統,於治療前精準對位,達到殲滅病竈並減少周邊正常組織損傷的目標,爲嚴重心室性心律不整新治療方法

臺大醫院由心臟內科、影像醫學部與放射腫瘤三科跨科合作所開發「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術」用以治療嚴重心室心律不整。

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亮宇表示,嚴重的心室心律不整是心因性猝死的主因,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植入顫器(ICD),去顫器能偵測嚴重心室心律不整的發生並給予電擊治療。

然而這無法抑制嚴重心室心律不整的發生,當患者頻繁發生嚴重心室心律不整,可能在短時間內遭到去顫器數次甚至數十次的電擊,這個狀況在醫學上稱爲電風暴(electric storm),必須立刻介入處理,不但影響生活,長久恐怕會影響心臟功能、增加住院率、死亡率

醫療團隊成員病友。(圖/臺大醫院提供)

林亮宇指出,若想要加以預防,目前以藥物治療爲優先,如果藥物效果不佳或產生副作用,則以3D立體定位系統找到心室病竈並以心導管電燒方式去除。這種侵入式的微創手術成功率僅約50~80%,且有約5~10%發生併發症的機會。

林亮宇說明,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術則是以放射治療搭配3D立體定位來找到病竈並加以破壞。先由心臟內科透過電生理檢查確定心律不整發生所在,再由影像醫學科透過心臟影像檢查找出心肌病竈,最後由放射腫瘤科接手,標定治療範圍與劑量並投予放射治療,放射治療過程僅需一次約15分鐘,治療過程無任何不適,無痛無傷口且術後病人追蹤數月均無副作用。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苓諭表示,藉由目前最先進的光子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術,搭配精準定位、呼吸調控及影像導航,將可最大化光子刀放射治療的效果,最小化放射治療的副作用,預期發生輻射晚期傷害的機率也不高。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鐘錶示,該治療方式需三科密切合作,目前院內已成功完成的五例,都是爲無法接受傳統心導管電燒治療或對傳統治療反應不佳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