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易引發血管病變 確認血管阻塞有3招!

文/大家健康陳家兄弟姊妹四人都有糖尿病大哥罹患糖尿病25年,未妥善控制的他,心臟已裝了好幾個支架時時擔憂心肌梗塞而猝死,而血管病變引發的腎衰竭,也讓他要洗腎,生活變得很沒品質血糖控制不佳的三弟,也做過心臟繞道手術

相對地,二哥小妹遵循醫師指示,飲食控制加上運動,配合定期檢查,罹病約20年也沒出現併發症。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臺北仁濟總院院長戴東原引述糖尿病學會統計,一位成年人若40歲罹患糖尿病,他的壽命與一般人相較,女性平均少了6.1歲,男性少了5.6歲。

原因是糖尿病屬於「沉默的殺手」,很多人在糖尿病初期,沒有任何症狀,忽略控制飲食和血糖的重要性,等到出現症狀,血管已相當程度病變,之後很容易引爆心臟病中風、洗腎等併發症。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臺中榮民醫院院長許惠恆指出,若用一句話總括糖尿病的併發症,就是「血管病變」,因此導致全身出現各種併發症。

糖尿病人冠狀動脈疾病機率 是一般人的2∼4倍

戴東原醫師表示,由於大血管狹窄病變,糖尿病人發生冠狀動脈疾病、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4倍,在臺灣約有10%糖尿病患者,最後因冠狀動脈疾病而死亡,雖比歐美國家統計的比例低,仍不可忽視對健康的威脅。忽視對健康的威脅。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血流的大血管,冠狀動脈狹窄,供應心臟血流不足,就造成冠狀動脈疾病。依冠狀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會出現「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說明如下:

◆快走跑步後會胸悶胸痛恐動脈阻塞引發「心絞痛」例如:快走、跑步、爬坡生氣時,因冠狀動脈狹窄,無法及時提供心臟收縮所需的血流與氧氣,這時可能出現胸悶、胸痛症狀,稱爲「心絞痛」

胸部劇痛、呼吸困難 當心猝死殺手「心肌梗塞」當冠狀動脈阻塞更嚴重,或出現血塊堵住狹窄處,心肌因長時間缺血而導致心肌壞死,稱爲「心肌梗塞」,屬於晚期的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的病人會出現胸部劇痛、呼吸困難、昏厥等症狀。

一旦心絞痛、心肌梗塞 如何治療?當心絞痛發生時,必須儘快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片。戴東原醫師提醒,若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先含一片硝酸甘油片,10分鐘後仍感覺疼痛,再含一片,再10分鐘仍持續疼痛,則可能已心肌梗塞,須儘速送急診。

想確認血管阻塞情況哪些檢查可幫上忙?戴東原醫師表示,即使大血管已狹窄50%,病患平常沒什麼症狀,爲了要抓出冠狀動脈疾病,目前有3種主要檢查方法:運動心電圖電腦斷層心導管檢查。

1、運動心電圖

這是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併發症的高危險羣,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不過,做運動心電圖有風險,因爲運動心電圖檢查會讓受檢者跑到幾乎喘不過氣,已有冠狀動脈阻塞者,可能因心臟負荷增加,發生心肌梗塞機率。因此做運動心電圖,最好有醫師在旁監督,以防突發狀況

2、高速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臺灣的大型醫院通常有128切、256切,甚至最高有640切的電腦斷層,可供冠狀動脈血管攝影,可查覺冠狀動脈狹窄及鈣化程度。

戴東原醫師表示,128切以上的電腦斷層,不需服用降低心跳的藥物,即可獲得清楚影像,患者所暴露的X光劑量也更低。

第二型糖尿病人通常是中年後被診斷,既使無任何症狀,最好是做一次鉈201同位素的運動心電圖,如無心肌缺血現象,且糖尿病控制良好,之後每2∼3年需追蹤一次。

3、心導管檢查許惠恆醫師指出,做心導管檢查的好處是,有問題可直接治療,例如透過心導管在冠狀動脈做氣球擴張術或放置支架。

不過,心導管屬於高危險的侵入性檢查,醫師通常會先做非侵入性檢查,例如運動心電圖或電腦斷層,當高度懷疑爲冠狀動脈阻塞時,才做心導管檢查,確定冠狀動脈阻塞程度並做治療。

健保給付心導管檢查,但若需放置支架,則視支架種類、放置之支數從健保給付到自費數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