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珍惜兩岸謀和的力量

社評

作爲兩岸民間交流風向標的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海峽論壇即將在下月初密集登場。因新冠疫情影響,這三場活動規模肯定不如往屆,但在臺海情勢緊張、兩岸敵意螺旋上升的當下,兩岸民間交流「品牌系列」活動仍得以維持,應是兩岸關係的積極訊號。

兩岸關係需要暖流

依慣例,雙城論壇通常在每年6至7月、海峽論壇在8至9月、企業家峰會在11至12月舉行,今年全部被壓縮在12月,最主要應是疫情因素。福建原本擬在今年5月開放臺胞登陸免隔離,應該就是爲緊接着的海峽論壇預熱,不巧臺灣本土疫情蔓延,臺北又是重災區,連帶雙城論壇也被擱置。這些活動擠在年底舉行,雖有些窘迫,但不妨善意解讀爲「寒冬中的一股暖流」。

兩岸關係太需要「暖流」了!從大陸3月禁鳳梨登陸,到5月疫情爆發後蔡政府堅拒大陸疫苗,再到近期大陸公佈「臺獨頑固分子名單」、罰遠東,兩岸官方始終沉浸在報復式行動中,而兩岸民間更是喊打喊殺到信以爲真。不過,六中全會後中共重新確認和統路線「定於一尊」,「拜習會」上美中元首亦對臺海立場充分溝通,目前兩岸關係有三個朝管控危機的方向改善的跡象:

第一,美臺關係的紅線基本清晰化,美方會在「不承認臺灣是國家」的前提下支持臺灣,包括近期揭牌的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英文名稱使用民間意涵較強的「Taiwanese Office」,拜登的民主峰會將臺灣視爲「參會者」而非「參會國」,並邀請主權意涵較低的蕭美琴、唐鳳出席。

第二,大陸「打擊頑固臺獨分子」看起來動作大,但下手仍然很小心、有節制,軍方罕見澄清「老兵召回打臺灣」是謠言,再加上陸方最近有關「搭高鐵到臺北」、「財政改善臺灣民生」等宣傳還是基於和平統一的願景,說明大陸希望兩岸留有餘地。

第三,民進黨修憲案不碰臺獨,陸委會對雙城論壇「樂觀其成」,也能看出蔡總統務求兩岸穩定的意願。

毫無疑問,美中、兩岸關係的政治風險得到管控,對擴大兩岸和平與民間交流的空間是大有裨益的。去年9月王金平和國民黨代表團赴海峽論壇之所以臨陣泡湯,正是因爲當時川普、蓬佩奧採行極端反中路線,臺海處於乾柴烈火、一點就着的緊張情勢,在那種情形下,任何謀求兩岸溝通、和平的動作都被各自惡意解讀、炒作爲「求和認輸」、「投降通敵」。

但現今情勢已完全不同,美中自上而下管控臺獨,民進黨內政一塌糊塗,刪Q成功說明「芒果乾」那套難再奏效,在這時候就是「和平派」、「交流派」大顯身手的時機了。

民衆黨的兩岸舞臺

巧合的是,雙城論壇、海峽論壇、企業家峰會的參與者,分別對應了臺灣社會最期盼兩岸和平、溝通對話、共同發展的三股民間力量。雙城論壇雖以城市交流爲表,實質卻是柯文哲「白色力量」處理兩岸事務的舞臺,近期民調顯示民衆黨的認同度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國民黨,而民衆黨所代表的都會中產、不藍不綠的選民,相當支持理性務實的兩岸主張。

海峽論壇原本是大陸對臺草根交流的最大平臺,但傳出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將出席,且不排除主席朱立倫視訊參與,說明本次論壇將是國共恢復良性互動的開始。而在大陸警告所謂「臺獨金主」的背景下,今年的企業家峰會更令人矚目,相信臺灣工商界普遍希望兩岸和平、期待更多有利兩岸融合的政策,陸方亦應該透過這次峰會給廣大臺商一粒定心丸。

在馬政府時期,兩岸和平發展像空氣、陽光和水一樣稀鬆平常,那時候各類兩岸論壇、峰會多如牛毛,難免給人有「大拜拜」之感。然而,如今兩岸關係已如同沙漠,此時的民間交流活動就像綠洲、甘霖一般可貴。國民黨、民衆黨、泛藍選民、中間選民、工商業界都是追求兩岸和平、良善、理性的正面力量,在美中鬥爭、兩岸對抗、綠營抹紅的延綿逆風之下,能堅持下來已經相當不容易,大陸要多一點理解、多一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