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高燒不退身心調適出現問題 小心「新冠肺炎壓力症候羣」上身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院長蘇冠賓教授,呼籲民衆小心新冠肺炎壓力症候羣」上身。(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新冠肺炎席捲全世界,造成人心動盪不安,民衆面對一個生存危機,對抗肉眼看不見的病毒,打一場似乎看不到結局抗疫戰爭,加上24小時社羣媒體不斷報導確診及死亡人數上升,真假訊息交錯、名嘴專家輪番轟炸,在強烈生理威脅心理壓力下,很多人都出現恐慌、焦慮、甚至憂鬱的「新冠肺炎壓力症候羣」。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透過國際期刊大腦,行爲和免疫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發表論文、並接受青島大學邀請錄製簡短的衛教短片(https://youtu.be/m2-UvHEgVBc),提供給民衆、臨牀工作者、以及學術研究人員做爲身心調適的參考。《大腦,行爲和免疫》是由Elsevier出版的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於1987年建立,涵蓋了神經系統,心理學免疫系統之間關係的研究。它是《精神神經免疫學研究協會(PNIRS)》的官方期刊,也是這個領域最有代表性的期刊。蘇冠賓副院長自2018年即開始擔任該期刊的副主編,這次因爲新冠肺炎在全世界的疫情嚴峻,而韓國更爆發嚴重的精神病房院內感染,103位住在同一病房的病患有102位罹患COVID-19,感染率近100%,幾天之內造成7位病逝,死亡率高達7%,喚起全世界對於封閉性精神病房的防疫重視和精神病人感染後的隔離及照護議題。蘇教授於是邀請韓國的精神醫學教授,報告他們照顧病人的經驗,並分享臺灣在面對新冠肺炎的身心調適上之防疫心得,這也是第一篇由臺灣之身心醫學的專家主導,邀請國際學者所發表關於防疫的相關論文。論文中提到,新冠肺炎是一個高感染、低致命性的疾病。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病源的暴露,提高個人免疫力成爲個人防疫最重要的基礎。很多的研究都發現,正常的生活型態和心理調適會影響免疫反應,對病毒抵抗力最強的人,都俱備下列共同特徵:他們都有固定的運動休閒習慣、正常的作息、充分的睡眠、均衡的營養、他們都有良好而人際關係和社交活動。蘇冠賓表示,免疫力和人體身、心、靈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疫情致死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可怕的是人性的對於無知的恐懼和無助的癱瘓,所以我們要學會進一步調適不良思緒,解除續發的情緒危機。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減少過多的訊息,減輕心理負擔」,控制每天接收新冠肺炎相關訊息不要超過半個小時,而且只接觸最正確的訊息。再來要「設定讓生活有趣又有益的計劃和目標」,尤其處在日常生活受限時,不妨先從放鬆自己緊繃的思緒開始,嘗試去轉念感謝日子不必再像之前的忙碌,可以修身養性,學習健康的生活習慣。最後要「刻意練習積極而正確的思考」:不要整天用放大鏡來看負面事件,而要提醒自己常常像是打開手電筒去照亮比較積極的訊息。把負面壓力的威脅轉爲正面進步的挑戰。蘇冠賓在論文中表示:「我們戴口罩阻隔病毒,但不要讓口罩阻隔了人與人的友善和信任」,疫情或許會帶來短暫的痛苦,但保持更自在的心情和堅定的信念,可以增強身體和心理更好的免疫力,等疫情過去之後,我們也會具備更好的衛生素質和更健康的生活習慣。

►75%酒精的乾洗手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