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恐造成心肌永久性傷害 原來時間無法治療一切!

大多數人以爲「心碎」只是一個形容詞心臟不可能真的碎掉;但醫學上裡其實真有一種病,叫做「心碎症候羣」,而且嚴重時足以致人於死。

圖文/鏡週刊

心碎症候羣最早是在1990年代,由日本醫學界發現和命名原本名稱是「章魚心肌症」,因爲患者心室會出現異常膨脹,原本筊杯狀的心室變成壺狀,頗似日本漁夫用來捕捉章魚的陷阱,因而得名。

心碎症候羣的發病,通常是在患者遭受重大的心理生理衝擊,例如摯愛之人過世、發生嚴重意外,或是天災劇變之後跟着發生。其確實成因至今醫學界仍不完全瞭解,一般認爲可能是體內壓力荷爾蒙瞬間暴增,導致心臟「失能」,心肌或冠狀動脈無法正常收縮,抑制了送血能力

此症直到近幾年才受到歐美醫界的正視,過去的研究認爲,心碎症候羣患者通常在一段時間後會自行復原,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定期追蹤即可。但英國最新研究卻發現,並非所有「心碎」案例都能恢復健康

英國心臟基金會贊助的一項研究,追蹤52名年齡介於28到87歲之間的「心碎症候羣」患者。研究人員使用超音波磁共振掃描,持續觀察患者的心臟功能結果發現部分患者心臟跳動明顯不正常,心肌組織似乎留有傷疤痕跡,降低了原本的彈性和功能。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病患的心臟功能在觀察期間的四個月內,還有後續追蹤時都呈現出異常,顯示出「心碎症候羣」的恢復期可能要比一般所認爲的更久,甚至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數據顯示,有3%到17%的「心碎症候羣」患者在罹病後五年後身故。英國每年約有3000人被確診爲「心碎症候羣」,約九成爲年長女性

飾演星際大戰電影「莉亞公主」的美國女演員嘉莉費雪去年12月驟逝,她的母親,84歲的黛比雷諾第二天隨即撒手人寰,外界哀悼之餘,有人也揣測黛比雷諾或許就是「心碎」而死。

過去研究顯示,「心碎症候羣」在年長女性之間的發病率較高,或許與更年期後雌激素的分泌減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