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難規範 犯罪者避險首選

「比特幣」已飆破5萬5000元美金天價,虛擬貨幣興起,衍生的新興犯罪型態,讓執法單位頭疼;尤其臺灣並未承認虛擬貨幣合法,缺乏明確定位,更難規範國內鑽研虛擬貨幣犯罪的刑事局與調查局都認爲,若主管機關仍曖昧不明,相關犯罪將如脫繮野馬失控

虛擬貨幣衍生犯罪,近年層出不窮。2015年,香港富商在臺遭綁架綁匪要求家屬在香港以比特幣支付7000萬港幣贖金。2016年調查局首度破獲國內有駭客入侵盜領2292顆比特幣案,加上國際勒索電郵駭客,幾乎都改以比特幣付贖,虛擬貨幣猶如犯罪者「避險」首選。

近年,國內假投資詐欺盛行,詐騙集團看中虛擬貨幣給人「高風險、高報酬印象,紛紛以各式虛擬幣作爲投資話術,吸引被害人投入資金,最後捲款吸金,動輒數億。另外,幣值浮動特性,也產生類似「地下匯兌」賺匯差手續費的「幣商」,間接發生多起交易搶案。

刑事局科技偵查官警坦言,比特幣不僅衝擊世界金融秩序,也衝擊治安。在臺灣,除高科技的駭客犯罪與比特幣相關,黑幫傳統犯罪集團,涉及毒品槍枝、詐欺等罪行,也靠比特幣洗錢;國內甚至破獲多起爲了賺比特幣而竊電「挖礦」的集團,無奇不有。

官警表示,虛擬貨幣助長犯罪者氣焰,讓他們有恃無恐。而執法單位準備好因應了嗎?以市佔最高的比特幣爲例,匿名卻又「去中心化」的透明交易過程所有人都可查交易資料,但連結帳戶卻是匿名,增添查金流難度。

國內雖有比特幣交易平臺,能連結銀行開戶買賣,警方透過帳戶仍能找人;但犯罪者通常會用人頭戶,或在國外平臺、甚至刻意找「暗網」交易,執法機關拿他們沒輒。今年2月,1名婦人境外交易所的虛擬貨幣帳戶,遭盜領約新臺幣千萬元,迄今警方仍對駭客入侵的手法摸不着頭緒

官警說,刑事局、調查局都有高超的科偵人才,均是白帽駭客等級,也不乏鑽研、投資比特幣的專家,面對比特幣衍生犯罪,不陌生也有經驗,偵查技巧絕不輸人。

無奈的是,國內仍對虛擬貨幣定義不明,追查金流綁手綁腳。官警感嘆,既然虛擬貨幣已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央行、金管會等相關部會,勢必得共同擬定妥適的監管對策,事先防範,若總是靠執法機關「善後」,要怎麼追上犯罪者規避查緝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