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外交成地緣政治角力核心 一度領先大陸的國家曝光

有鑑於全球疫苗分配處於嚴重不均的狀態,此一外交工具產生重大影響力;其中,中國大陸俄國印度皆爲疫苗外交大國,而印度在南方國家推動的速度更一度領先大陸。(圖/路透社)

據《外交政策文摘》8日報導,隨着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各國急於採購疫苗爲國民接種,讓疫苗外交成爲地緣政治中的重要元素。不論是中國大陸、俄國還是印度,紛紛展開疫苗外交。文章認爲,有鑑於全球疫苗分配處於嚴重不均的狀態,此一外交工具將產生重大影響力;其中,中國大陸、俄國與印度皆爲疫苗外交大國,而印度在南方國家推動的速度更一度領先大陸。

文中指出,中國大陸正積極利用新冠肺炎疫苗來擴張軟實力。根據《紐約時報》新冠肺炎全球追蹤報告,中國大陸的國藥興科疫苗已撥交給55個國家使用。此外,中國大陸外交部近日宣佈北京將捐贈疫苗給69個國家、出售疫苗給28個國家接種,累計大陸已輸送1.14億劑至海外地區。除了帶來更多的地緣政治力量,北京也希望捐贈與銷售能讓其獲得巨大經濟利益

文中認爲,雖然共享疫苗爲北京帶來無限機會,但北京需求遠大於供應量恐爲疫苗外交帶來嚴峻挑戰。目前中國大陸正全力實現6月前爲40%的國內民衆施打疫苗,而興科與國藥疫苗的日產能僅500萬劑。如果北京無法加快生產的腳步,則其他擁有更高生產效率的疫苗製造商,將在發展中國家與大陸激烈角力疫苗市場。

儘管供應可能有限,但文章認爲北京依舊能自疫苗外交中獲益。透過出口疫苗,北京成功扭轉非洲與中東對其「輸出疫情」的指控,而成爲解決問題的國家。甚至在大流行之初、北京輸出疫苗之前,習近平就已定調未來大陸疫苗將成爲全球公共財。

同樣地,俄國也透過自己研發的疫苗「衛星-V(Sputnik V)」,試圖擴張地緣政治利益。由於臨牀實驗期非常短,衛星疫苗在2020年8月時遭到高度質疑;不過,隨後期刊《刺胳針》的同儕審查證實其功效高達91%。目前俄國已向亞洲、拉丁美洲的50多個國家,提供12億劑疫苗。但是,與北京相同,外界質疑克里姆林宮生產量是否能滿足高需求量。不論如何,衛星疫苗爲俄國在拉丁美洲開創一條道路以建立更多關係。

不讓俄國與中國大陸專美於前,歐盟2020年4月宣佈,將輸出逾500萬劑輝瑞疫苗給巴爾幹的非歐盟國家。這是因爲歐洲發現,疫苗讓北京、俄國與巴爾幹國家的往來次數明顯增加,進而讓歐盟也加入區域地緣政治領導力競賽

除俄國與中國大陸,印度也積極投入疫苗外交,並提供疫苗給95個國家。由於儲存成本較其他疫苗來得低,印度疫苗對許多發展中國家非常有吸引力,逾3,300劑疫苗送往較貧窮的國家。甚至,印度在南方國家的疫苗外交,成果更勝北京。截至2021年3月,數據顯示印度的疫苗外交更快更有效率

不過,能否維持疫苗外交的成果,以及滿足國內大量人口接種需求,成爲印度的阿基里斯腱。2021年3月,印度爲滿足國內疫苗接種需求,宣佈暫停疫苗的大量出口。4月下旬,該國確診人數達401,993例,創下全球新冠肺炎單日確診紀錄。疫情嚴峻加上疫苗短缺,印度完全停止疫苗出口。

報導引述當地人士觀點,指出印度實際確診與死亡人數超過官方報告數字;雪上加霜的是,華盛頓大學的模型預測,該國死亡人數恐持續上升,直到5月中爲止。每天死亡人數恐達1.3萬,甚至更多。因此,可預見的數週內印度難以維持其疫苗外交的成果。

儘管前數挑戰讓印度疫苗出口被迫喊卡,但印度仍將其疫苗外交定調慈善疫苗,是疫苗友誼的一部分。對許多國家來說,印度的協助非常重要,來自印度的疫苗已協助孟加拉緬甸尼泊爾與斯里蘭卡,提前執行國家疫苗接種計劃。

此外,印度也是COVAX的重要贊助者。2020年,印度血清研究所與COVAX簽署協議,爲全球92個國家/地區生產18億劑新冠疫苗。這也意味着如今印度暫停出口疫苗,COVAX與部分雙邊疫苗交易陷入危機之中,而這將重挫低發展國家。

另一個讓人意外的疫苗外交國家,則是塞爾維亞。藉由俄國與中國大陸提供的疫苗,塞爾維亞不只是全球人均接種率前幾名國家,更吸引上千萬的人前往該地接種。儘管接種疫苗者對塞爾維亞的行動表達感謝,卻也沮喪於需要倚靠貝爾格勒而非布魯塞爾,才能接種疫苗。

報導分析,疫苗外交不僅受到關注,更成爲許多國家的外交議程的一部分;比如大陸的「健康絲綢之路」,將醫療用品與一帶一路連結。過去數十年來,俄國與北京都尋求擴大在南方國家的影響力,而疫情大流行正加速此一過程。

正由於低度發展國家能取得的疫苗數量有限,導致疫苗真空的現象出現;莫斯科與北京更將疫苗當作「獎勵忠實友人或確保對其政治支持」的工具。例如,俄國在提供玻利維亞疫苗後不久,兩國開始磋商讓俄國獲取礦產與核項目。

文章總結,雖然疫苗外交對低度發展國家有利,但產生的地緣政治緊張與分歧情勢,證明有必要尋求更好的長期解決方案讓全球範圍的人都能接受疫苗。現有疫苗外交的作法,不但帶來分歧、更損害低收入國家。因爲,該國很可能因爲大流行壓力,急需疫苗而被迫同意不利的談判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