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造成全球民主退化

(圖/美聯社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近1年半,至今仍看不到回覆正常的曙光。世界各地的民主政治運作深受影響,未來的影響可能更大,致使原已趨於衰頹的民主更加退化。

疫情對民主的最明顯影響是取消或延後選舉。當然,疫情未必真的嚴重到不能辦理投票,有時只是提供執政者一個推遲選舉的藉口。譬如香港特區政府以疫情爲由押後本應在去年9月舉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推說選舉會帶來嚴重的公共健康風險,不利疫情防控,也會使選民卻步,影響參政權行使;另外又說,封關及防聚等措施都不利選舉進行,尤其對不在香港居住的選民因不便回港投票而造成不公

疫情爆發1年多來究竟有多少民主國家的選舉被迫押後或取消?據一項選舉觀察的計劃統計,2020年間世界各地的129個行政與立法機關選舉及20個公民投票,雖受疫情干擾,但92%都如期完成,其中66%如期舉行,26%改在同一年稍後舉行,被押後至2021年或更晚舉行的的選舉和公民投票只有8%。

不過,選舉和公投的過程簡化,卻是不爭事實,這對全球民主的品質確有不利影響。在疫情肆虐下,正常的競選活動減縮了,候選人造勢大會、面對面辯論掃街活動大大減少,雖有媒體上的辯論、網絡廣告零星車隊掃街勉強維持選舉熱度,但效果當然不如候選人近距離接觸選民以及大型造勢活動。選舉氣氛變得冷清網路上真真假假的訊息與意見大行其道,深刻牽動公衆的情緒和投票行爲,導致非理性成分增加。

封城、禁聚或是限制社交距離等防抗措施下,公民、社團和媒體的參與空間變小了,國際監察及本地的選舉觀察多半受阻,致使選舉舞弊造假的傳言更盛,選舉和公投的公信力隨而下降,選舉爭議變得更多。包括號稱世界「民主燈塔」的美國,也因爲許多州投票辦法受疫情影響而改變,造成選務的爭議與糾紛,讓民粹候選人有了否定選舉公平性與合法性的煽惑空間,以致於爆發國會山莊騷亂事件。其他國家也有落選者指控選舉不公平的情事,有些黨派爲此而鼓動選民杯葛選舉,或者呼籲民衆廢票以示不滿,有的因而引發暴力鎮壓,造成兩方衝突,惡化了民主的品質及其社會支持度,使得全球性民主倒退變本加厲。

綜觀2020年至今的選舉,由於疫苗尚未達成羣體免疫效果,爲了防止選舉導致疫情擴大,各國政府及選舉管理機構不得不採取一些減低病毒傳播風險的措施,包括:禁止競選造勢活動或嚴格設定參加人數上限,前往投票人士必須接受基本健康檢查,每個票站設定人數上限,減少人羣聚集,鼓勵選民按年齡組別分時段投票,分兩日投票,增加投票站,擴大郵寄投票或其他特別安排的方式投票。這些措施不是影響選舉與公投的宣傳效應,就是加大選務糾紛的爭議。

另一方面,在疫情的陰影籠罩之下,有些選民擔心被染病或者連累別人而放棄了投票,這對於公民權的行使和投票的結果都有影響。大體而言,政府愈是假借疫情而緊縮民衆活動的限制措施,或是在競選期間愈是限制反對黨派的選舉活動,或是公民杯葛及呼籲罷投行動愈成功,都對投票率的下降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也就助長了民主的退化。未來疫情拖延越久,民主遭受的損害就越大,這正是全球民主前景的一大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