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爲何能在100年內發展爲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宋楚瑜說出了奧秘!

(原標題:中共爲何能在100年內發展世界第一大政黨宋楚瑜說出了奧秘!)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今天已經成爲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着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

一百年前,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

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舉行的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臺灣地區引起熱烈反響。島內輿論認爲,一百年,在歷史長河裡只是一瞬間,但爲什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就能“敢教日月換新天”?——不僅一雪百年國恥,還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正在邁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真諦

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國民黨在臺灣一黨執政時期,做過蔣經國秘書,後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秘書長。在談到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時,他坦言,中共能在短短100年時間裡,從最初的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而發展成爲今天擁有95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其奧秘就藏在中共建黨宗旨初心裡。

提起對中共的瞭解,宋楚瑜表示,在臺灣當時的政治人物裡,自己不是和中共打交道最早的人,但卻是極少數最早了解中共的人之一。

據宋楚瑜介紹,早在1965年到美國去讀研究生,1966年在美國結婚,爲了養家,就和大學圖書館館長聯絡,希望在那能找到一個整理資料或者其他的兼職工作。後來他如願找到一份工作,主要是替一個教授查看《人民日報》所有文章,然後整理出該教授需要的內容。宋楚瑜說,這位教授當時研究的一個專題,是關注中共是否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做輸出革命、武裝鬥爭的事。“而我的工作,就是幫這位教授去研究,幫他去看《人民日報》,從1949年的《人民日報》的第一期第一頁開始看,每看一年給我100美元。”

宋楚瑜坦言,當時在美國看《人民日報》只是爲了掙那一年100美元的費用貼補家用,本意不是去研究中共。但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有心還是無心,看了20年的《人民日報》,他的確對中共瞭解得很深入。

也正是那幾年的打工際遇,宋楚瑜成爲那一時期臺灣最懂中共的學者,加上他國際政治學博士背景,讓他最終成了蔣經國的秘書。

雖然是臺灣最早了解中共的政治人物,宋楚瑜承認自己並不是最早和中共打交道的政治人物。他第一次和大陸、和中共打交道始於2005年的“胡宋會”。而隨着越來越多與大陸交流,尤其是幾次“習宋會”後,他從中共領導人身上開始真正領悟到,爲什麼當初國共內戰國民黨會慘敗,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爲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共如何從一個最初50名黨員,而發展到今天全世界最大執政黨的呢?宋楚瑜認爲,主要是秘密就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宋楚瑜說,習近平總書記近幾年提出的“初心、使命”實際上就是中共建黨宗旨——爲人民服務,也就是中共建黨之初就確立了人民的中心地位。任何一個政黨,無論所在地區、所持立場有何差別,其民衆對執政黨的要求都是一樣的,就是過上更好的生活:安全得到保護、權益得到保障、尊嚴得到尊重……哪個政黨在滿足民衆需求方面做得好,就會得到支持。中共自建黨之初立下了這個宗旨,歷經多個時期,人民至上立場從沒改變。

宋楚瑜認爲,人民利益有很多,但老百姓最關心的首先是衣食住行上學看病。而中共恰恰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脫離貧窮,不是消滅窮人。”宋楚瑜說,中共關於脫貧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解決了貧窮人羣的不缺吃、不缺穿,保障有基礎醫療、基礎的教育,還有居住的安全。百姓們世世代代追求過好日子,其實不就是這個目標嗎?

宋楚瑜認爲,只有站在人民立場的政黨人民纔會擁護。中共和人民的關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慶祝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所言,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慼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

對於近年一些西方反華勢力企圖將中共和中國人民分開來的挑撥舉動,宋楚瑜認爲是可笑的。他說,在中國,中共是得到絕大多數中國人民擁護的。他舉例說,近期有媒體在街頭採訪大陸民衆對中共的印象,“信任”兩個字被高頻率提及。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阿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於2020年7月發佈的《理解中國共產黨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顯示,大陸民衆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高達93.1%;從根本上說,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還給了她的人民,並讓中國人民爲共同建設國家再次感到自豪和興奮。政黨與民衆在百年的歷程中創造、維護了良性互動關係,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釋爲何在大陸抗疫持久戰中,民衆對各項政策的配合度如此之高。

共產黨人的“骨氣勇氣與韌性”品格

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寫過一本書,叫《苦難輝煌》。該書對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錯綜複雜、恢宏壯闊的歷史進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現了老一輩共產黨人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建立紅色政權、率領紅軍進行戰略轉移的偉大壯舉,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

高雄科技大學前校長吳建國談及中共建黨100週年時感嘆,其實中國共產黨100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並非一帆風順。不過,中共在很多重要歷史關頭,都曾出現“關關難過”,但最終都“關關過”。其中歷經的艱難困苦與決定,展現的是共產黨人骨氣、勇氣與韌性。

他說,1950年6月,當時新中國新生政權尚未滿一年,內部各項建設百廢待舉,物質條件十分貧乏之際,朝鮮戰爭爆發。隨着朝鮮戰爭形勢的逆轉,在“聯合國大軍”越過三八線,攻克朝鮮首都平壤,直逼鴨綠江邊的關鍵時刻,中共領導人力排衆議,決定出兵朝鮮,不惜抗擊當時裝備先進的美國大軍。經過近3年的艱苦奮戰,最後美國屈辱地簽下了有史以來第一場沒有打贏戰爭的停戰協定,中國也因此在世界樹了威信,洗雪了中國百年來受到列強欺凌、毫無還手之力的恥辱,證明中國人確實站起來了。

還有,1964年在沒有外國專家直接支援參與的情況下,中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得以躋身國際具有“核打擊威嚇”能力的國家之列,使中國真正成爲世界大國,寫下了近代史嶄新的一頁。1967年成功試爆氫彈、1970年成功發射人造衛星,這個被稱爲“兩彈一星”自力攻堅完成的重大成果,令世界刮目相看。而這,在吳建國看來,只有中共的堅強領導纔可能實現。

吳建國表示,中共一路走來,也曾犯過左的或右的錯誤,走了不少彎路,但重點是在發現錯誤以後的處置。在這方面,中國共產黨累積的經驗顯示,一種自發、自省的內控力量一直是存在於黨的機器中不可缺少的功能,也因此當黨的路線與人爲原因踩踏了不可踰越的紅線時,一股撥亂反正的羣體力量就會應運而生。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得以歷久彌新的秘方,也是黨和國家每當到了危急之際,卻能在極短時間內恢復生機的原因。

吳建國說,值得一提的是,從1978年12月開始,在確定改革開放的政策後,中國共產黨自己糾正的錯誤路線,走上了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堅強韌性具體而微的體現,而把現階段定義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也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具備面對現實所擁有的務實胸襟、彈性、韌性的特點。”吳建國說,如今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基礎建設上,均得到全方位的進展,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的累積公里數均高居世界第一,去年更完成了脫貧攻堅大業,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而在自力發展的軍事防禦打擊力量方面,更是成果斐然,以致得以擁有現代航母、超萬噸級巡洋艦艇、超高速中大型導彈、五代隱形戰機與無人機等先進武器,還有登陸月球、建設航天太空站的傲人成績,使中國人強起來了,成爲極具實力、唯一可以媲美美國的世界大國。

中共在“百年變局”中的變與不變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7年12月28日出席2017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時,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論斷,其後又多次強調;而到了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時,他又明確提出中國因應“大變局”的指導原則是:“認識和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歸納而言,就是要能“識變、應變、求變”。其中“準確識變”是首要的原則,識變有錯則應變必誤,錯誤應變,則變亦無用。那麼中共變了的是什麼,不變的又是什麼?

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楊開煌表示,國際之變始於全球化,加速於科技創新,表現爲中美競爭。面對三大變量,中共應變表現爲:第一是自我改變。在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抓住國際格局變化的戰略機遇,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從階級鬥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通過經濟建設的需要,又和全球化的變局一起加速中國的變局。

第二是學習的改變。既包括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也包括擴大掃盲力度,大力發展教育。至2021年大陸文盲率已下降爲2.76%,擁有大學文化程度(大專以上)的人口爲2.183億人,相當於擁有大學文化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達到15.4%以上,完成了民族自我學習。

另一方面,中共中央也重視自身的學習,除了幹部學歷的明顯變化外,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也機制化,這讓中共中央真正成爲學習型組織,以至於改革開放之後,中共中央的決策始終可以穩定地引領中國的發展。

第三是敢於鬥爭的改變。楊開煌認爲,大陸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黨內外曾出現了少數崇洋媚外、懷疑社會主義的聲音。但是中共中央對西方,尤其是美國帝國主義企圖“和平演變”中國的陰謀是十分警惕,中共中央提出“四個自信”,激勵民心。同時加強黨自身建設,反對腐敗。

針對國際社會之變,中共如何應變?楊開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全球性新的變化,而且隨着疫苗的使用和病毒的變種,人們清楚地看到世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展,表現爲“後”的特徵,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後疫情”的社會出現“新冠徵候羣”的現象。

而在這一變化中,中共的應對之方是不變。

第一,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振奮人心,爲人民提供了努力奮鬥的藍圖。於是大陸人民的生活就是充滿着未來性、期待性的氛圍,自然大陸的“新冠徵候羣”的現象就不顯著。

第二,面對“後真相”的分裂,大陸加強、加大對網絡科技的利用與危害信息的管理,儘管這被西方反華勢力污名爲對人權、自由的侵犯,但在可預見的未來,由政府出面管理網絡依舊是世界各國不可避免的辦法。目前看來,大陸的管理方向是正確的。

第三,面對“後民主”的制度困擾,中國共產黨在2013年底就明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總之,中共在處理‘後’時代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捉摸’的變,採用的是有原則的‘變’,和在‘識變’和‘明辨’基礎上的‘不變’。”楊開煌說。

領航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

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對這一莊嚴宣言,臺灣大陸地區高校生協會理事長陳建仲表示,只有中國共產黨有底氣說這個話。陳建仲說,去年疫情期間,沒有人能想象,中共最高決策者如何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封城、全國總動員抗疫以及遭西方反華勢力甩鍋的內外壓力下,迅速控制疫情,並向全球提供疫苗及醫療援助。

陳建仲說,上個世紀80年代末被西方經濟封鎖、孤立貧困的中國,2020年GDP竟達到14.73萬億美元,佔世界總量17.39%,而且對外貿易總量上升趨勢在後疫情時期更加迅猛。“無法想象,如今的中國,先進的軍機戰艦加速國產化,軍隊軟硬件實現全面現代化、實戰化,解放軍軍力除核武外,總體軍力被評估爲僅次於美國。”

陳建仲認爲,“東昇西降”國際格局已經形成,而這些,都是中共100年奮鬥的結果。對於中共爲什麼能在短短百年實現他國幾百年的成就,陳建仲認爲,這源自中共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源自中國人民的勤奮與好學。

在臺灣問題上,吳建國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只用了145個字表述,卻傳達了中共與全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的決心與信心。尤其,習近平總書記說:“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這一訊息總結了在這個歷史性紀念日對“臺獨”與支持臺獨者的宣示,無異發出了兩岸也必定統一的動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