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瘋排隊賺到纔怪!一味崇尚廉價終自毀生活品質

臺灣排隊文化代表應該要重新省思消費文化,這是一條要長期耕耘的漫長之路。(圖/金御賞提供)

鍾文榮,科普經濟作家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衆能懂的文章

今年中秋節,我決定響應交通部的建議,前後各請一天假,五天連假拚經濟(其實宅在家打掃)。第一天一早,我決定到臺中市Costco採買這五天連假的日用品,豈料,光是排隊進Costco的車流,回堵到文心南路口。

難道,大家都選擇和我一樣,提前休假拚經濟?我二話不說,橫了心直接轉頭回家心裡頭一直嘀咕着,光是耗在排隊的時間油錢,到底值,還是不值呢?

機會成本:選擇時所付出的代價

我記得國三小女生現在的公民教學的進度是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我特地借來課本一讀,對於機會成本,課本上這麼描述:「由於資源有限,必須做選擇,『機會成本』是選擇時所付出的代價。然而,每一種資源往往具備多種用途,在其它條件不變之下,將資源用於某一用途的機會成本,就是所放棄的代價中價值最高者。」

我特地問了國三小女生,排隊,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是什麼?她馬上回答,既然選擇把時間這項資源花在排隊,同時,她可能得放棄看一本書、寫作業,或者是睡個覺這些選擇。這些選擇當中,她認爲讀一本書最有價值,於是乎,排隊的機會成本是看一本書的效益

經濟學教育已經向下紮根國中教育,如果好好學,這是好事一樁,但這社會上我怎麼覺得大家的機會成本,全都不當一回事?或者,說得白話點,就是機會成本愈來愈低,這反應在排隊這件事上。

臺灣的排隊文化,代表着應該要重新省思消費文化。

前幾天,中央社有則新聞指出,臺灣人衛生紙、搶加油、499吃到飽、新餐廳也排隊,臺灣的排隊文化在學者眼中,應該要重新省思消費文化。我覺得新聞內容還不夠深入,重點在於消費需求沒被詮釋。

消費者都是理性與自利的,沒好處的事少有人願意做,但詭異的是,僅僅是蠅頭小利的淨效益,也值得大費周章的排隊嗎?或者,不理性的是連淨效益爲負值也照樣排隊無誤。

大家可以試着評估,到底有多大的淨效益,值得消費者漏夜排隊買一盒蛋黃酥呢?我心裡頭只有一個答案鐵定是機會成本過低,以致於選擇消費的小惠,竟然會讓淨效益爲正。說得學術一點,代表消費文化的行爲機會成本過低,低到放棄選擇一般的消費小惠的代價都很高!

這不就是學者與專家認爲,臺灣的消費文化應該要重塑,但大家心裡明白,這是一條要長期耕耘的漫長之路。

懊惱於休閒的品質愈來愈廉價,明明就是選擇的矛盾。

中秋節連假之後,我相信很多人會懊惱於休閒的品質愈來愈廉價,哪裡打折哪裡就是人潮車潮。大家只靠衛星導航,被制約後,所有的人一股腦兒只在一條往某個目的地路上排隊等待,卻不知轉個彎,選擇就解套,卻還苦於已經花了這麼多時間排隊等待,選擇放棄,怎對得住所投入的資源呢?這明明就是選擇的矛盾。

國、高中公民課本都教過機會成本,也有個案解釋排隊的機會成本,可見得,學起來好似很簡單,課本是考試用的,但生活實踐起來,一個字,難!

鍾文榮好文推薦

鍾文榮/電子Pay不配民衆需求?LINE Pay一卡通的2大難題

鍾文榮/過節送禮好?送錢好?

少子危機】鍾文榮/生、養不起的未來

鍾文榮/下一個價格崩壞的是哪一個水果 就是系統崩壞的結果

鍾文榮/臺灣人「薪儘自然涼」 經濟遲緩景氣跟着涼了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