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怎麼吃最好?  「一個動作」可攝取更多膳食纖維

水果怎麼吃最好? 專家建議「一個動作」可攝取更多膳食纖維!(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水果有益身體健康,但到底怎麼吃最好?國健署指出,可帶皮吃的水果要儘量「洗乾淨連果皮一起吃」,可以攝取更多的膳食纖維,也減少廢棄物產生。另外,在六大類食物中,也要做多樣化選擇,像是橙紅色蔬果富含胡蘿蔔素花青素,深綠、黃色蔬果則含維生素 A、C 及礦物質鐵、鈣,才能均衡攝取多元營養素。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指出,根據國健署106年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成果調查(HPSS)結果顯示,18歲以上成人每日攝取「3蔬2果」比率僅達13.8%(男性10.5%,女性17%),雖較105年略爲上升(105年達12.9%;男性9.4%,女性16.3%),但國人蔬果仍普遍攝取不足,這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

應掌握「挑當季、多蔬果;少加工、選在地;吃適量、選多樣」的三大低碳飲食選購原則!林莉茹說明,每天應至少攝取3份蔬菜(1份蔬菜煮熟後約半碗)及2份水果(1份爲切塊水果約大半碗-1碗),多選擇當季新鮮蔬果,例如4到5月份盛產茄子、大番茄胡瓜絲瓜大蒜蘆筍空心菜莧菜香蕉鳳梨楊桃芒果蓮霧枇杷西瓜等蔬果。

蔬果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而在產季收成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大幅減少農藥肥料使用量,同時也能避免冷藏、加工保存的機會。另外,也要選擇新鮮食材取代加工產品,直接食用原態的蔬菜及水果,避免蜜餞果乾等加工製品,不但能保留完整的營養,韓能減少添糖攝取。

林莉茹強調,產地距離愈遠,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也愈高,長程運輸同時會提高食材被添加防腐劑風險,因此選在地食材有助於減少對人體健康及環境衝擊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