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西沙溼地

崇明西沙溼地

西沙溼地公園於2005年9月19日成立,位於崇明島西南端,綠華鎮桃源水鄉明珠大堤外側,總面積4500畝。它是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紀念碑所在地,也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現象和成片灘塗林地的自然溼地,還是上海市科委立項的溼地生態修復實驗基地。溼地的地質遺蹟景觀主要有“河口潮灘地貌地質遺蹟”、“溼地地貌地質遺蹟”及溼地植被、鳥類、底棲動物等。園內主要保存着兩大類十七種典型的地質遺蹟,展示着世界第一大河口沖積滄海桑田的地質景觀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

西沙溼地公園的建設發展經歷了一、二期工程兩個階段。第一期工程於2006年9月底建成並對外開放。西沙溼地的建築工程採用1300多立方米優質木材杉木構造而成,其外表既古樸典雅,又不失華麗美觀。隨後,西沙溼地“生態修復”二期工程也緊跟着啓動,在深化首期科研成果基礎上,還建立新的示範工程。通過兩期工程的建設,西沙溼地已在原有的基礎上初步建成了一個多功能溼地生態示範區,使溼地產生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同時爲廣大青少年提供了學習科普知識的場所。

西沙溼地有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溼地共有種子植物46種,植物優勢種有蘆葦、野茭白、藎草、馬蘭、糙葉苔草以及人工種植的旱柳落羽杉等,水塘中主要爲狐尾藻、鞏草沉水植物,邊緣爲蘆葦、狹葉香蒲等挺水植物。

西沙灘塗溼地和植物資源地吸引了大量的鳥類,使其成爲許多候鳥重要的越冬棲息地。目前記錄到的鳥類有26種,其中林灌叢活動鳥類14種,溼地環境活動鳥類11種,最爲常見的有大白鷺綠頭鴨、震旦雅雀等。

溼地的底棲動物高潮帶主要爲無齒相手蟹和紅螯相手蟹,池塘中主要爲梨形環棱螺中華田螺與中國圓田螺。中潮區域譚氏泥蟹、布氏類麂眼螺爲優勢種。低潮帶區域以河蜆爲優勢種,偶見齒吻沙蠶

西沙溼地是上海市科委立項的溼地生態修復實驗基地。由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崇明縣共同承擔的“西沙溼地生態修復實驗基地科研項目”於2005年9月正式啓動,主要通過生態引鳥、植物多樣性配置、水處理淨化等工程,在原有溼地的基礎上,修復建成一個集科普教育科學研究、休閒觀光等爲一體的多功能溼地生態示範區。具有潮汐作用下的自然風貌,是該科研項目的重大亮點。項目劃分爲不同人類活動干擾的三個分區:科普教育區、緩衝區和生態保育區,佔地面積300畝。

根據崇西溼地的生態現狀,以及崇西分區發展的要求,結合溼地修復實驗基地的特點,在現代生態學理論的指導下,西沙溼地將建成並完善以恢復溼地自然形態和特徵、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溼地觀光與科普教育爲主的溼地修復實驗基地,成爲崇明島的旅遊新亮點和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並逐步提高在國內外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