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察閃避左宗棠 誆臺勇譁變

霧峰林家建築羣之一「宮保第」,爲當時福建省水陸提督文察所居住的地方,是龐大的清代官府宅第。(黃國峰攝)

軍機處對林文察深感不滿,準備等他一內渡就從嚴從重議處。左宗棠知道朝廷必有懲處,打算讓林文察一到就先殺敵建功,以此彌補他的拖延之罪。

這天早上收到的密函,更讓林文察深感不安。

密函只寫了兩句話:「文察超越得祿,林家森森盤根。」

林文察大驚,派人去追,已不見送信之人。

整個林家都是後患

「文察超越得祿」,既可以說是林文察超越王得祿,也可以說是林文察不只食君之祿,不食君祿,豈不是要自己爲君?至於「林家森森盤根」,則是說不只林文察堪憂,整個林家都是後患。如果朝廷看到了這十二個字,會作何感想?還是說,這些字根本是從朝廷流出?

想到這裡,林文察不寒而慄。

王得祿官至提督,卻非地方豪強,那個時代也不容他自養家丁與臺勇

林文察也官至提督,但阿罩霧林家不只是地方豪強,在平亂之後還成了在地方上獨大的豪強,更要緊的是,林文察手上掌握了一支臺勇強兵

密函只有兩句話,林文察卻閉門深思了一整天。

如果有人檢舉阿罩霧林家可能造反,朝廷會選擇相信阿罩霧林家,寬容以對嗎?還是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萬一?

林文察心裡有數。

進入官場短短五年就高升從一品提督的林文察,如今面臨了有生以來最艱難的選擇。如果不想坐以待斃,該怎麼辦?

眼前兩條路該選哪一條?這個決定牽連整個家族的命運,也會影響幾千、幾萬人的性命。林文察連日憂思,夜不成眠。

天命如何,人豈能料?林文察走到大廳,這裡供奉的是從漳州老家請回來的媽祖神像,他決定再次尋求媽祖的慈悲開示,擲筊求籤,求到了第六十籤,籤詩寫着:

常憑寶劍斬妖邪,十五年來事足誇;

此去更宜韜晦好,磽磽易缺理無差。

看到這首籤詩,林文察如中雷擊,僵立許久。

十五年前他爲父報仇,走上不歸路,名動全臺。原本就算沒被明正典刑,多半也只能自此隱姓埋名、躲藏度日

誰能料到,洪秀全金田起義改變了命運。天下大亂,羣雄並起,臺灣也受到波及,先有福建小刀會侵擾,後來又有戴萬生起事,給了林文察一個翻身的機會,讓他趁勢而起。

這首籤詩根本就是媽祖娘娘爲了他而寫的吧,前兩句內容完全就是他的前半生寫照,而後兩句則明白囑咐他要韜光養晦。

只是事已至此,要怎麼韜光養晦?

何況勢已至此,又怎能韜光養晦?

「媽祖娘娘,祈求指引弟子,事已至此,要怎麼韜光養晦?」林文察俯跪在地,衷心祈禱。

可嘆身居從一品的提督高位,尚且受那羣官員的擠兌,一旦韜晦退隱,萬一遇上官府整治,縱使坐擁萬貫家產,又怎麼能過得好?

「媽祖娘娘,祈求指引弟子,勢已至此,又怎能韜光養晦?」林文察祈禱時雄心漸起。

久跪的林文察忽感滿室紅光,心想莫非是媽祖顯靈?連忙重重在地上磕了一個響頭,纔敢稍稍擡頭仰望,只見媽祖神像一如往常,微笑俯瞰衆生。

林文察站起身,以爲剛纔感到的滿室紅光只是多日失眠的錯覺。攤開手,赫然發現手中的籤詩已不再是第六十籤,變成了第十二籤:

長江風浪漸漸靜,於今得進可安寧

必有貴人相扶助,凶事脫出見太平。

林文察揉了揉眼睛,攤開籤詩細細瞧看,確實不是眼花。籤詩指引「於今得進可安寧」,林文察大喜,跪下重重磕了三個響頭,感謝媽祖的指引與庇廕,口中默禱:「媽祖娘娘,事成之後,弟子必當起建大廟萬世祭祀不絕。」

朝廷改爲命令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與福建水師提督曾玉明內渡,福建水師提督曾玉明收到諭令立刻動身,林文察卻一拖再拖,從同治三年二月第一次接到諭令開始,就一直以各種理由拖延,丁曰健則一再上奏催促並且參劾林文察的拖延內渡。

轉眼到了七月,曾國藩奏報已經克復了太平天國的僞天京。同治皇帝與兩宮太后大喜。

軍機處對林文察的推延已忍無可忍,警告林文察再不內渡就要從嚴議處。

嚴斥的諭令發出之後,終於得到肯定的回覆:八月二十五日搭船離臺,內渡泉州。

軍機處對林文察深感不滿,準備等他一內渡就從嚴從重議處。左宗棠知道朝廷必有懲處,打算讓林文察一到就先殺敵建功,以此彌補他的拖延之罪。

同治三年八月二十七日,閩浙總督左宗棠正等着林文察抵閩拜見,沒想到等到的不是林文察的人,而是他送來的急報:臺勇譁變!

林文察奏報說:臺勇譁變的原因,主要是不滿臺灣道丁曰健的打壓以及苛扣糧餉。勇首在林文察內渡當天的宴席上發難,當場扣押丁曰健,還從他的身上搜出密函,直指福建巡撫徐宗幹是幕後黑手,於是羣情激憤,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擴散成全臺動亂

目前丁曰健被俘、臺灣鎮總兵曾元福失蹤。林文察說他正在與亂民談判周旋,建請朝稍安勿躁,由他先行折衝,切勿調兵遣將前來,以免反而刺激臺勇,逼得他們背水一戰,滋生出更大的動亂。

回覆更加啓人疑竇

左宗棠知道林文察在臺勇之中素有威望,因此依照建議,奏請朝廷先任命林文察重新兼任福建水師提督,以求事權統一,再觀後效;同時請將徐宗幹暫時革去現職靜候調查

朝廷全部照準

接下來的幾個月,林文察頻頻上奏,詳細說明他對譁變臺勇的安撫及處理情形。一開始似乎安撫奏效,不過不知何故,稍後府城嘉義竹塹分別又有亂民滋擾,局勢頗有波折

林文察在奏報中自稱疲於奔命,所幸情勢尚能維持,還未糜爛。

朝廷屢加慰勉,只是轉眼三個多月過去,林文察還是一再奏報臺灣的局勢時有反覆。朝廷在這段期間,先後派了幾次特使來臺調查,卻沒有任何一位特使按照朝廷交代的方式回報軍情。

朝廷起疑,諭令林文察內渡回奏,回覆戰情多變,眼下暫時難以脫身。

朝廷又諭令特使內渡回奏,得到的回覆更加啓人疑竇,因爲不是特使意外受了傷、行動不便,就是在剛好不久之前失蹤,恐怕已被亂民所擒。

林文察後來的奏報說:安平、打狗、滬尾和雞籠四個港口都有亂民起事,海路交通多有不便。此後奏報斷斷續續了,經常不回覆朝廷的質問。

到了同治四年的年初,軍機處不再相信林文察的奏報。即使是對林文察一向愛護有加的閩浙總督左宗棠,這時也知道大有問題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