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寶寶常見的疹子疾病

圖、文/媽媽寶寶雜誌

疹子也是寶寶身體出現異常的一種信號,不過媽咪們無須因爲寶寶長疹而感到擔心,因爲一般在幾天過後,長疹的症狀就會自然消失,通常醫師會根據寶寶長疹的顏色及模樣,診斷出所罹患的疾病種類,若在發高燒時,伴隨可疑的長疹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6種伴隨長疹症狀的常見疾病1. 水痘彭賢禮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林宏謙表示,經過2~3周的潛伏期之後,大多數病患會先出現發燒發冷頭痛、疲倦、喉嚨痛等感冒症狀,寶寶首先會開始發燒至37~38℃,約1天過後,臉部、胸部、腹部等部位會出現紅色的疹子,第2天后,長疹的部位會開始化膿,3~4天之間,會擴散至頭部、口腔性器官等各個部位。

預防方法1、疫苗接種 (1)水痘疫苗爲活性減毒疫苗,接種後約有95%的人可產生抗體,可維持至少7年以上。而成人仍有部分於接種疫苗後感染水痘,但感染後的症狀較減輕微。 (2)接種劑量:出生滿12個月至未滿13歲接種一劑,13歲以上接種二劑,間隔4~8周。

2. 麻疹潛伏期約10~14天,發病的初期有結膜炎與一些上呼吸道症狀,寶寶會先出現高燒、倦怠、咳嗽、鼻炎、結膜炎等症狀。

預防方法:(1)注射含麻疹活性減毒的疫苗後,可以使95%以上的人產生主動免疫。(2)常規預防接種時程: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3. 德國麻疹感染德國麻疹臨牀上病人會有輕微的症狀,如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與麻疹或猩紅熱發疹相似,疹子約維持3天。

預防方法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均可產生永久性的免疫,媽咪懷孕可施打疫苗,有免疫的母親生下的嬰兒,大約6~9個月內有媽媽的抗體保護。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德國麻疹疫苗爲活性減毒疫苗,將近98%~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

4. 玫瑰疹因其爲玫瑰般色澤的疹子,因此命名爲玫瑰疹。達到40℃的高燒會持續3~4天,伴隨不明顯的呼吸道症狀與腹瀉,頸部或耳朵後面的淋巴結會開始紅腫。因爲罹病的寶寶年齡很小、體溫上升很高、沒有明顯的症狀,常會使人擔心有敗血症的可能。但是這些病童在用藥退燒以後,精神與活力大多良好,有經驗的醫師常常可以根據這些特點,就會預測可能是嬰兒玫瑰疹。

預防方法玫瑰疹全年都可能發生,以春、秋兩季發生機率最多,要特別注意。傳染途徑飛沫傳染爲主,病毒多在健康成人的唾液中,經由口腔、鼻腔或結膜黏膜進入嬰幼兒體內,進而發病。很少經由接觸傳染,所以並不容易造成大流行。

5. 腸病毒腸病毒以「皰疹咽峽炎」、「手口足病」都是最常見的典型症狀,皰疹性咽狹炎患童通常會發燒、口腔後部出現水泡潰瘍,比較大的孩子通常會喉嚨疼痛,小小孩則有拒食的傾向。潰瘍持續1周左右。手口足症患童於手掌、腳掌、有些於手肘、腳膝蓋或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之紅疹,疹子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其中腸病毒71型的疹子較小需仔細觀察,疹子大多不癢、不會結痂,口腔也會發生潰瘍。

預防方法目前仍未研發出可應對的疫苗,而且通常得過一次腸病毒,也沒辦法對其他類型的病毒完全免疫,因爲有不同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寶寶一年有可能得到2~3次腸病毒的感染。腸病毒經由飛沫傳染,例如噴嚏、咳嗽時所產生的口鼻分泌物,或糞便亦可能是傳染途徑之一,所以會提倡多洗手、戴口罩的保護性措施。

6. 猩紅熱3大臨牀症狀爲「咽頭炎」、「發高燒」、「皮膚疹」,有時伴隨着頭痛、嘔吐、腹痛等症狀,此時寶寶容易被誤診爲一般感冒或腸胃炎,1~2天后,從頸部開始出現瀰漫性紅色點狀皮疹,向下蔓延到軀幹及四肢,皮疹有時候會有輕微癢感,皮膚摸起來會有點粗粗的觸感,尤其在頸部、腋窩腹股溝處等皮膚皺摺處,紅疹更明顯,一般而言,患處非常搔癢,過了2~3天之後,舌頭會出現顏色像草莓一樣鮮紅的疹子,紅疹約3~4天開始消退,皮膚會開始脫皮,但不會留下疤痕

預防方法目前並無疫苗可以預防猩紅熱,但保持良好個人環境衛生,可減低感染機會,當雙手被口鼻分泌物污染後,應立即用清潔劑洗手,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若已感染,抗生素可有效治療猩紅熱。

文/於靜芳 採訪諮詢/彭賢禮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林宏謙醫師攝影/江建勳 部分參考資料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化妝髮型/吳妍君 演出/媽咪朱寧、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2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更多《媽媽寶寶、bobo小天才》精彩內容就在ETtoday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