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宥彤:「校正迴歸」做法正確 卻犯了危機處理的3大忌!

劉宥彤。(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李錦奇臺北報導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今天在臉書發文評論校正迴歸」一事,她認爲做法正確,但卻犯了危機處理中的數個大忌

以下是劉宥彤臉全文

今天來談談很紅的新詞「校正迴歸」:什麼是校正迴歸呢?白話就是要修正先前因爲塞車檢驗結果來不及報告,所以修正先前日期公佈的確診人數。其實是補記,修正數字意思

該不該補記,修正?在做法上是正確的,因爲如果不修正前面的確診人數會導致對疫情判斷的不準確;但用上一個看似專業名詞,又是在過去從沒發生的情況下,並且並不是一件好事,在危機處理的方法態度上是需要修正的。

爲何會吵成一團?因爲疫情同時糾纏着政治問題考驗危機處理能力,對於過去中央指揮中心面對疫情,民衆們稱讚陳時中部長,因爲在危機處理的技巧上,固定時間全國民衆說明,做到了讓民衆安心的「透明度」「樂於溝通」「積極」的態度,然而這次的「校正迴歸」卻犯了危機處理中的數個大忌。

大忌1 - 危機處理的「同理心」第一要務是不要引起恐慌,任何過去沒聽過的新詞彙,尤其是對於要更動最敏感的確診數字,原本預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非常不適合用一個民衆不懂的名詞去創造討論,大家會問民衆能瞭解的程度是什麼?在公關處理上的標準是,7-10歲孩子能懂的內容

大忌2-危機處理的「媒商媒體智商)」,公佈時的態度和對事件處理的完整性,雖然不需要爲補正數字道歉(因爲這有專業考量),但需爲了社會大衆信任被傷害而道歉;另外,有沒有改善的做法可以讓這件事情不再發生,又如果沒有改善的做法,而事件發生將成爲常態,又是否有告知民衆如何面對的方式

危機處理的原則是"誠實面對現在,負起一定程度的責任"、"還原事件真相"、"對未來提出做法",只要缺少一個,或措詞不當,就會造成很大的負作用力

大忌3- 這是我個人對於政治力干擾防疫感到非常不認同,事情發生後,又成了各黨派互指責甩鍋的政治事件,其實事件本身有專業問題,像是爲何需要補正感染人數?在檢測塞車,通報不及的情況下該做什麼?與民衆溝通技巧上應該如何加強?而不是每次最後都變成政黨互相開砲,到最後就是政黨各擁支持者彼此開罵⋯⋯,我們遭受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成爲學習成長的養份,只是政治鬥爭工具,所以當事件的政治影響力消失,事件本身該學習的,該改善的,該進步的都不了了之。

長嘆一口氣,病毒不分藍綠同島一命,在此向在第一線抗疫人們致上最高的敬意,也希望坐在高堂上的所有政治人物們放下鬥爭的想法,現在誰做得不好都不是百姓之福。#校正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