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衝擊面面觀系列七-大陸推動RCEP的戰略意涵

日前,歷經8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終於簽訂。這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雖說是由東協發起,但衆所周知,作爲區域大國中國大陸,扮演了主導的角色

雖然印度退出、中澳關係緊張、各國疫情仍然嚴峻,但大陸仍加快了RCEP的談判進程。大陸當局認爲,這個被稱爲「現代、全面、高品質、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可以說是近20年來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可以預見的是,RCEP不僅將帶動東亞區域經濟的進一步整合,中國大陸更將依託RCEP,進一步主導亞洲經貿合作。

大陸和東協

早已建立緊密經貿關係

大陸官方指出,RCEP此刻的簽訂,有幾個效果:一是RCEP自貿區的建成,可提振各方對經濟增長的信心。二是RCEP將優化域內整體營商環境,大幅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提升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水準。與此同時,RCEP還能彌合成員間發展差異、促進區域協調均衡發展。三是RCEP將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

東協是RCEP的主體,而自2013年大陸提出「一帶一路」,東協即已是「一帶一路」出海的第一站。因此,近年來,大陸早已不斷深化和東協的經貿關係。從數據來看,近年來中國大陸和東協的經貿關係逐年升溫,2019年東協已經是中國大陸第二大外貿地區;今(2020)年1~9月,中國大陸與東協的進出口總額已達到4,818億美元,不但與去年同比大幅增長,東協也首次成爲中國大陸最大的貿易伙伴。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已經連續10年保持爲東協第一大貿易伙伴。除了貿易,大陸和東協的雙邊投資也逐年升溫。RCEP對中國大陸的戰略意涵

在和東協具有一定的經貿基礎上,RCEP的簽訂,對中國大陸來說具有以下戰略意涵:

首先,將可建構以大陸爲中心全球化路徑。自2017年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氛圍甚囂塵上。而2018年美國啓動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戰科技戰後,大陸受到以美國爲主的西方國家圍堵,外貿出口受到抑制。對中國大陸來說,RCEP的簽訂,不但可進一步轉移對美國的市場依賴,緩解美國啓動貿易戰的衝擊,更可建構一個以亞洲、甚至是以大陸爲中心的全球化途徑。另一方面,大陸當局評估,美國新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可能透過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重返亞太,此時RCEP的簽署,是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超前部署」。

其次,爲大陸「十四五」時期「循環」提供助力。大陸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政策建議中,將「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雙循環」戰略作爲未來五年(2021~2025)的發展重點。然而,雙循環的重點在於「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RCEP所建構的東亞經濟圈,不但將爲大陸的「外循環」提供動能;中國大陸也以涵蓋23億人口的RCEP爲槓桿,翹動大陸的「內循環」。

最後,有助於大陸產業的升級轉型。近年來,大陸經濟雖然仍維持中高速發展,但也面臨包括消費與投資失衡、產能過剩重複建設、房地產價格泡沫等諸多問題。美國啓動對大陸科技戰後,中國大陸又面臨關鍵零組件/技術被「卡脖子」。因此,對大陸來說,透過RCEP有助於其自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強調的產業升級轉型。簡單來說,就是透過RCEP的區域投資便利化,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等「兩高一資」及勞力密集型產業逐步轉移到東協國家,同時引進人才發展高附加價值、關鍵零組件/技術產業,讓中國大陸經濟從「量」的成長,轉變爲「質」的進步,藉此調整中國大陸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同時,提升中國大陸自由貿易伙伴貿易覆蓋率

大陸希望成爲

經濟全球化的引領者

值得注意的是,爲了因應新的全球經貿情勢,以及大陸自身產業經濟的轉軌,在RCEP簽訂後,大陸又表態希望加入CPTPP。相較於美國此刻對於在全球化該扮演角色的遲疑,大陸已明確希望成爲經濟全球化的引領者,甚至進一步成爲經濟全球化的規則制定者。面對這樣的趨勢,臺灣不應等閒視之。不但應務實面對,更應提出具有戰略思維的部署,以免陷入被動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