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智/爲228流下的眼淚是什麼味道?

▲228事件69週年中樞紀念儀式氣氛莊嚴。(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王尚智

我自己朋友中認識的二二八事件家屬,大約有七人。他們全部都是父親乃至更多長輩親眷,歷經了白色恐怖的冤獄最終遭遇不幸。一般人無法理解二二八的陰影,以爲只是親人遭遇不測。事實上,身爲二二八的家屬後代還有後續的苦難,他們從此有份「檔案」跟着一輩子,在求學、求職時往往成爲被排擠擱置的對象。 那個政治嚴肅且充滿禁忌的年代,傷痛本身被深深壓抑,此刻的人們無法體會那種心中、身上堆滿鬱悶塊壘沈重滋味

但除非看過一些相關的展覽、閱讀過一些手信文件照片,否則我不會相信有人因此曾經因爲二二八流下眼淚。 那些人們的故事身影距離我們太遠,新聞報導清一色都只有單薄的政治吞吐,沒有文學的娓娓道來。 二二八雖然已經有許多被調研史料成果,但我們始終欠缺被萃取出足夠的動人故事,累積成爲一份「文化記憶」,真正入眼入心! 而不只是那些例行公佈的監獄資料與絕筆書信,或者除了彷彿怎樣也填不滿的悲情或虧欠,這些作法只是讓歷史成爲遊魂們的循環時空而已,整個社會毫無陰陽兩界共同超越的智慧能力。

▲發表228宣言柯文情緒潰堤流下眼淚。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特別是歷史的悲劇追究起來,往往是一場萬緣聚會的偶發。受害者不幸遭遇,也往往來自加害者的無知或恐懼。「文化記憶」的觀點中,沒有主客差別,聚焦的只是不同視角。 透過戲劇爲主的文化媒材,幾乎是普世各國反芻自身歷史事件的最主要方式,遠比歷史課本的內容入綱,要更有實質的作用和意義。

我自己很想爲二二八流更多的眼淚,但真正打動我的,始終是那些逝者們最終時刻面對家人留下的那些愛與勇敢、叮囑與超越! 很遺憾在臺灣完全沒有聽到有任何進行的編劇採集與影視製作,在二二八的題材下功夫。這也是我認爲應該「重金相引」的原因! 相較於日本,至今依然經常可見的各種歷史事件的人物記錄改編。 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如今總是能夠成爲日本社會真正動人心絃的全新主角。特別是遠離那些一味的政治控訴,不讓悲情成爲偏見,只是還原時空場景,讓人們純粹去專注聆聽。

倘若無法讓後代的人們以眼淚,完成集體的凝視與省思,讓整個社會成就出一場真正的共同「超越(渡)」,其實傷痕依舊只是屬於少數人,也就只有無盡循環且無法填滿的怨與恨。 於是臺灣社會也依然只有國定假日屬於大衆的笑瞇瞇或爽歪歪,欠缺文化覆蓋的本身,成爲集體的徹底遺忘。可惜了,也辜負了那些大時代中的點點犧牲。

作者王尚智,作家媒體觀察家,本文轉載自王尚智臉書,已獲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