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順德 奇葩美食之旅大開眼界

正所謂“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人事如此,飲食之事亦是。“粵人食性之奇,夙知之,若犬、若鼠、若蛇、若山瑞、若蛤蚧、若龍蝨……皆世所習聞也。”清末民初學者徐珂在講述廣東飲食時曾這樣說道。

的確,所謂食在廣東,這句話並不是浪得虛名的。

廣東人吃東西比較大膽,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只要能吃的,基本無所不吃,在外人看來極具獵奇色彩。

除了無所不吃,廣東人也吃得極爲刁鑽。譬如吃蛇,刁鑽到吃“蛇春”;吃魚,吃的是魚鬍鬚——離奇古怪,讓人歎爲觀止。這一方面,在廣東來說,又以順德人最爲厲害,他們將每一樣食材都吃到了極致的境界,這是在廣東別處不能輕易體驗得到。

對於吃,在順德覓食往往驚喜很多,這一次,在吃貨朋友在帶領下,我們去了一間北滘的一間餐館,吃了一些離奇古怪的“美”食,精彩到不得了。

餐館的外觀非常樸實,跟一般的大排檔差不多,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我們知道,越是這樣低調的地方,越是臥虎藏龍。而令無數老饕着迷、不惜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的,當然就是店家獨有的“了能嘢”(粵語裡指“少見的、刁鑽”的東西)。這些“了能嘢”在網絡上的資料也很少,但我覺得這樣的“美”食相當有意思,人生在世,什麼都要試一試,你們說是不是?

特寫此文跟大家分享。

魚頭

第一個要說的是魚頭根,也叫做魚軟骨。據說這是大頭魚獨有的一塊軟骨,其他魚沒有。這塊小骨藏在魚頭的上顎部分,每條魚只有一根,晶瑩潔白,看上去有點像豆芽的根,所以它也有一個雅稱海底芽菜

傳聞當年周恩來總理招待外國友人,就有這樣的一道“海底芽菜”,因爲其獨特難得,令到外國友人大爲讚賞,成爲一時佳談。但我沒有找到資料證實這個傳聞,權當一個談資吧。如果你們有相關真實資料,歡迎留言告知。

魚頭根加進店家秘製醬汁蒸熟,吃進口裡有卟卟脆的口感,比起芽菜,更多了一種骨頭的爽脆感,味脆且鮮。一條大頭魚只有一條魚頭根,這樣一碟大概要用到差不多上百條的大頭魚,僅憑這份珍貴難得,已經非常值得一試。

(我曾在一本舊書看過還有另一種做法,以前有順德廚師調製魚頭根,先用秘製滷水泡熟,然後加蜂蜜和青梅汁,當做小吃,相當開胃。)

塘鯴須

道菜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龍鬚菜”。

以前看過一本小說叫做《天下鹽商》,書中開篇即以一道“龍鬚菜”勾人耳目:“揚州城前些日子來了一位極漂亮的姑娘,說是有獨門廚藝,有人牽線搭橋,願意爲城裡的幾位大老爺做一頓連皇上都沒嘗過的龍鬚宴。”

龍鬚,就是鯉魚鮎魚的鬍鬚。

塘鯴是鮎魚的一種,又叫鬍子鮎。魚嘴邊有兩條鬍鬚,這道菜就用這兩條鬍鬚來做。

塘鯴須蒸熟後,看上去密密麻麻像是豆豉一樣,吃上去滑溜溜的帶點脆口,也沒啥大的味道,就是吃個新奇有趣。鯉魚須我沒吃過。但吃了這塘鯴須,覺得自己也算是做了半個皇帝了。哈哈。

鯪魚

我們平時吃的魚腸一般都是草魚魚腸,因爲草魚腸容易清理,而且肥美,加點姜、胡椒去腥,糊上蛋糊,煎、焗、炸都是可口美食

但這一次不同,我們吃的是鯪魚腸。

鯪魚腸相對而言太過幼小,難於清洗,而且黃黃綠綠的一團,不太好看。本來是要放到大蒸盤裡直接蒸煮來吃的,後來爲了不影響視覺,我們最終選擇了鯪魚腸煎蛋

鯪魚腸被雞蛋包裹着,像是一個小山,咬上去綿軟香口,透着魚油甘香,非常不錯。當然要趁熱吃,涼了味道會有點腥。

老闆標哥說店裡最受歡迎的就是這個鯪魚腸了。很多客人來這裡就是爲了吃鯪魚腸。他們開車過來,在門口問了一句:‘有鯪魚腸嗎?’如果答案是沒有,那麼這些客人就會轉身離開。

“懂得鯪魚腸美味的,絕對是懂吃的老饕!”標哥最後這樣總結道。

我的建議是,如果不怕噁心,鯪魚腸自然要試一試啦。如果要吃,儘量一口吃完,不要咬開後再看,畢竟視覺衝擊力太大。

水蛇

廣東人喜歡把“卵”、“蛋”說成“春”。“水蛇春”就是水蛇的蛋。

水蛇春是長橢圓形,非常的長。粵語有句俚語:“水蛇春咁長”,意思跟“一匹布那麼長”一樣,比喻很長很長的東西,藉以形容人說話做事囉嗦拖沓。

譬如:貓叔你這篇文章水蛇春咁長(又長又囉嗦),我沒有心情再看下去了!

水蛇春的味道大概跟蛋黃差不多,有粉粉的沙沙的口感。

黃魚

說完水蛇春,我們再來看看“黃魚春”。

黃魚的學名叫做花鰶,不過這名字實在難記,我們還是叫它黃魚吧。

四月至六月,是黃魚的當造期。清明前後,黃魚逆流珠江產卵。這時候正是它最肥美的時候。黃魚骨多肉香,又被漁民稱爲“小三黎”。

黃魚嬌貴,離水難活,市面難以見到活魚。清明當造之時,與黃瓜、黃鱔並稱“清明三黃”、“清明三君子”。

黃魚不貴,貴的是雌魚身上的春(魚卵)。一條黃魚只有一副春,很多懂吃的人就只爲了它的春。一年之中大概也只有這個時候才吃得到。大自然的神奇造物和食材的珍貴由此可見一斑。

黃魚春圓潤有光澤,外形有點像女人的紅脣烈焰。香煎是其最基本的做法,能使它的味道更加甘香。標記這裡的黃魚春先煎再蒸,最後融合到大盤菜中去,將其香味完全給“逼”了出來,魚油甘香綿長,有淡淡的果粒流沙感,香脆爽口。

鯉魚鑊

“鯉魚鑊”是當地的俗稱。以前看電影《入殮師》時,以爲“魚白”是河豚魚白白嫩嫩的腹部,如今方知不然。

其實就是雄性鯉魚的精囊,又叫魚白。

魚白的口感如同豬腦腦花嫩滑鮮甜,可以說是整條鯉魚最鮮美的部分。

雞冠

廣東雖說“無雞不歡”、“無雞不成宴”,但長這麼大,我還是第一次吃雞冠。以往過年過節,殺雞殺鵝,拜神祭祖之後,雞頭總是扔掉的。老人家說:雞冠是整隻雞中最毒的部位。

但在吃貨界流傳着一句話:寧舍豬牛,不捨雞頭——雞頭的美味由此可見,而雞冠就是雞頭中最好吃的部分。

老雞嫩雞的雞冠味道不同。老雞的爽脆,嫩雞的嫩滑如果凍。我是全桌人唯一吃到兩種滋味的人,算來是賺大了。嘿嘿。

田雞

俗話有說:“鯪魚鼻,田雞扣,鱅魚頭,鯇魚尾。”是說這幾樣東西是獨特而好吃的。

田雞扣是田雞的胃。洗乾淨後,攤開來看,有點像是魷魚。吃起來筋道十足,非常有咬頭。

魚鰾

魚鰾是魚的輔助呼吸器官。大多數硬骨魚類有鰾,軟骨魚則沒有。形狀一般會有卵圓形圓錐形、心臟形等。根據中醫的講法,魚鰾具有滋補的功效,是男人補腎益精、女人養顏護膚美容保健佳品。

紅色籃子裡的是鱅魚的魚鰾,形狀是卵圓形。

綠色籃子裡的是鯪魚的魚鰾,形狀是圓錐形。

魚鰾的粘性很強,氣味有點腥,沒什麼味道。但可以用重口味的醬汁調味,吃起來帶點韌勁,風味十足,也是不錯的。

鯪魚鼻

鯪魚鼻是指鯪魚頭的前半部位,骨質鬆軟,是鯪魚頭中最爽滑的部分,也是魚頭的精華所在。吃法是先用嘴啜出後面的腦汁,然後掉轉過來啜魚嘴和鼻子,慢慢地把魚頭的骨頭吮出來。

除了以上的刁鑽東西,每位客人來到這裡都會點一盤正常一點的菜式:特色黃沙蜆。現在這個時候蜆是當造,肉夠肥。服務員倒進老闆秘製的醬汁當場現炒,醬汁的味道調得入味,一邊吃,一邊等那些奇葩美食上桌,也是一大樂趣。

吃完蜆,換個盤,鋪上一大堆配菜,然後各種“了能嘢”陸續粉墨登場。所以奇形怪狀的東西融於一鍋,慢慢蒸,慢慢吃,越燒越香,挑逗着你的視覺、味覺。吃着吃着,你終會覺得,即使味道算不是第一流,但是奇特食材的舌尖體驗,大大滿足了好奇之心,此行不虛。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貓十一